把握重大战略机遇 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渠县网APP
分享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要求的重大决定。推动省委重大决定落地落实,需要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国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政策导向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我国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征明显,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国家把加快发展清洁低碳的非化石能源,立足国内构建安全高效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任务,明确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突出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行动。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四大高耗能行业是工业领域主要的碳排放行业,需要加快推进这些行业的低碳化改造。国家把工业领域碳达峰作为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制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继续巩固去产能成果,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比重。
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特点,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抓手,明确提出建立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促进机制,完善产业、财税、金融、土地、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需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国家把提升各个行业进入门槛,倒逼各个行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提出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产能情况不同的行业领域实施分类指导,强化常态化监管,推动各个行业的能效水平应提尽提。
强调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引领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国家把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使命,明确提出构建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扩展创新需求空间,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
分类指导不同区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每个区域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方面的基础条件、潜力空间、发展环境等都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从实际出发推进本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四川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战略机遇
四川拥有丰富的绿色低碳自然资源,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首位,天然气、页岩气、钒、钛、锂等15种清洁能源资源矿产位居全国第一,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基础坚实,绿色低碳科技研发资源丰富,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具备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的“绿色低碳”代表一种发展方式,也意味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基本特性;“优势”强调的是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决策部署,将进一步推动四川形成资源禀赋与生产制造的叠加优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筑强大支撑。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具有“多水富气少煤缺油”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流域风光水资源分布集中、流域梯级调节和送出能力较强、水风光出力互补性好。国家提出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为四川建设水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局面。四川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突出,发电设备研制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钒钛新材料产业蓄势待发。国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四川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国家级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全国大数据产业核心增长极、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高耗能产业有序发展的承载力增强。四川工业中的高耗能产业比重较高,很多优势突出的产业都是高耗能产业,如锂电、晶硅光伏、稀土材料等产业。而这些产业正在加快布局,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国家提出有序推动高耗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减少高耗能产业的碳足迹,将有助于四川进一步集聚相关企业,推动产业集中布局,巩固和强化光伏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优势,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绿色低碳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四川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已建立多个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平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资源丰富。国家提出构建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扩展创新需求空间,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为四川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力争在核电技术、氢能、储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将充分释放。四川是人口和经济大省,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空间巨大,单就全省电能替代市场潜力就达100亿千瓦时。国家提出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举措,将加快推动四川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扩大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场景,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释放更多的市场需求。
抢抓机遇加快落实省委决定的措施建议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要求加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结合在我省实施的国家重大战略,以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奋力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营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深入研判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导向,强化与国家相关规划、行动方案的衔接,完善国家鼓励、我省有优势的重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细化汇聚关键要素,整合各方资源的具体措施,构建面向产业、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设立相关平台载体,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营造适宜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中各项优惠措施。积极争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绿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内资金和用地指标安排等方面,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重点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积极争创国家碳中和试点园区,争取国家重点支持。积极争取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和金融机构长期限、低成本信贷资金。
构建激励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积极争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取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在四川落地。实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培育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绿色科技共享服务平台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广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开展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加快落实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落实国家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的相关政策,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财税政策引导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围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配合国家“双碳”和节能标准制定和修订,建立重点标准清单。在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基础上,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严于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争创国家低碳产品标准标识。 (作者系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