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浅谈新课程中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作者:李平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1-08 17:42:5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首先,谈谈古今中外教师角色的概论。

  什么是角色?一般是指戏剧或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即教师在社会上、学校里、学生中的行为定位、群体定位、学位定位等。

  教师角色在我国古代归结为师严、道尊、敬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教化,以教为主,改变习俗。古代的教师兢兢业业地治学、从教。例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历史上教师的祖师爷,是老师的榜样。他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讲学为辅,他的私学与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的观点认为,教学不是单方面的传授,应当教学相长。他当教师是成功的典范。

  再看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书时师从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回国后,大胆的改革教育,创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不断寻求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实践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他把学校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布鲁纳等等一些优秀的教育家对教师角色都有不同的定论。

  其次谈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要归结于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学习理论上的探索。皮亚杰的传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条件,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学习应该是积极的。教师角色的改变,从古到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孔子到陶行知,从凯洛夫、赞可夫到布鲁纳,教师角色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1、现代教育理论将改变以教师角色为中心的观念。

  我们习惯了把教师角色当作教学的中心,传承至今的原因是社会的落后和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文字和印刷术发明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工业文明推动了学校及其科学知识的诞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理论将改变教师角色为中心的观念。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师可以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传递者,但绝对不能容纳巨大的信息流,当然也不能垄断知识。信息论对构建主义理论予以支持,这一理论构成了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现代教育理论,教师不是“一言堂”,而是组织学生;播放课件、提问题、点名读、多表扬、玩游戏。教师角色不断转变,是一种导航的作用。教师必须退居为控制者和促进者,而不是操作者的角色。教学的任务是力求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复制知识。满足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学习,教师的“满堂灌”必须转变为精心设计了。

  2、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把传授知识片面地理解为讲授知识,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师还应当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知识、能力都需要学生吸收消化。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形成能力,教师不能替代。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学习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独立性的丧失。个别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学生自组织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必然。

  3、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中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这一点是从宏观来看的。在具体的教学中,中小学教师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而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灌输者。通过教与学,获取知识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或者教学步骤,都必须基于学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经历了学的过程后,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理解、记忆和迁移。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人们的自学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老师只能起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教是为了不教,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看看古今中外的大学问者大作家,他们又接受了多少学校教育?从老师那里又学到了多少知识?这些人又何尝不是靠作家努力学习和奋斗取得成功的?

  俄国作家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他父亲去世,9岁他母亲去世。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仅仅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高尔基10岁那年就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在他的童年就发奋读书,阅读了很多世界文学名著。他后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一经面世反响热烈,民众纷纷购买并热烈讨论。后来还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该小说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还有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1934年,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靠自学而成为世界一流的大作家。

  再看中国的莫言,众所周知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就只读到了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进集体生产队参加劳动。引领他走进文学殿堂的第一位老师却是是莫言的小学老师张作圣。张作圣从莫言三年级时开始教他。莫言上四年级时,写了一篇关于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被张作圣大加赞赏。后来,他写了许多作文,都被当做范文在课堂念,有的还被抄到学校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范文学习。四年级下半年,张作圣成立了5人作文兴趣小组,莫言是小组成员之一,也是活跃分子。这个会写作文的瘦小子,在班级中就找到了自信。

  莫言第二位领路人是“右派”单大叔。莫言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回家当了放牛娃。单大叔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过,毕业后在济南工作,1957年反右运动时,成了右派,回到高密老家。他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且经常说一些关于作家的传奇。单大叔也只是对莫言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莫言全凭自学,后来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了《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电视文学剧本等。主要作品已还翻译成三十多种外文。曾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美国诺曼华语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韩国万海大奖等国内外多种奖项。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是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那么请问,千千万万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授都去了哪里?

  再看世界上三大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富兰克林、爱迪生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又有几年,难道他们不都是靠自学成才的吗??

  因此,我要说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扮演的角色应该转换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对学生“满堂灌”,应该留给学生一点点自学的空间,要让他们有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应当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作者:李平善)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