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全国十大读书杰出人物,李平善 中篇小说《分红》第十三章

作者:李平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9-07 10:15:07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酒厂开火前的一天,李莘召集了徐大海和两委的同志,研究讨论酒厂的生产事宜。计划酒厂的开火时间,她要尽快让酒厂开始生产。会上,大家都尊求厂长徐大海的意见,徐大海说:“九月九,开工出好酒!”因此点火选择了九月九日。

  村委会决定了二零一六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由李莘亲自给酒厂正式挂牌点火。酒厂的名称叫“李家酒业有限公司”。

  这天,天还没有亮。李家村大部分村民都前来酒厂,等待着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他们还自发地准备了烟花爆竹,锣鼓,还有气球,他们要庆贺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啊!

  九时九分,酒厂附近已经站满了观看的群众,李莘亲自拿火把,给李家村集体酒厂的烧酒锅点火了。接着几十箱烟花被点燃,五彩缤纷的烟火腾空而起,形状不同,色调各异;紧接着鞭炮齐鸣,气球也同时飞上了天空。锣鼓声、鞭炮声、口号声、欢笑声……在李家沟汇成了滚滚洪涛,飞向太空。乡亲们齐声高呼:

  “欢迎我们的第一书记高粱花讲话!”这时,李莘脸上呈现出了发自肺腑的喜悦。

  “乡亲们,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酒厂是我们的龙头企业,它将带动我们一系列附属企业的发展,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不过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你们看到了吗?我们李家村的孩子们还在破破烂烂的教室里上课,他们没有像样的教室、课桌椅和黑板。我们党支部和村委会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现在还在村小的破教室里办公。我们要有村委会办公室,以后要有村图书阅览室、会议室、调节纠纷室、档案室等等。所以呀,乡亲们!我们还要加油干啦!”她话音未落,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酒厂烤出来的烧酒,不再像徐大海以前那样销售。他按照李莘的要求,不能照抄照搬茅台酒公司的那套。必须结合本村的实际,敢于创新,走自己的路。酒厂根据李莘的安排,在三个地窖里,分别摆放了几百个盛酒的大缸。要把烤出来的烧酒装进地窖的大缸。再把水、枸杞、牡蛎、冰糖、大枣、木瓜、肉桂、玉竹、松露、山药、玛咖粉和阿胶按照比例,加进每缸酒里浸泡。把酒储存起来。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把酒抽出来装瓶,要让酒卖好价钱。

  元旦那天,酒厂开始装瓶了。酒厂在徐大海的领导下,从山东购回玻璃酒瓶,酒厂装瓶是一条龙的生产线。车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哪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一环扣一环。第一个环节是洗瓶,清洗车间的工人把小酒瓶一个一个清洗之后,再通过传输带把清洗之后的酒瓶传到装酒车间;第二个环节是装酒,装酒的工人只需要把输酒管往空瓶口一插,酒自然就输进小瓶,再通过运输带把装好酒的小瓶传送到车盖车间,车盖不是靠人工,是用机器,工人只需要把瓶盖盖在瓶口就完事,然后运输到固定的机闸处,酒瓶过机闸时,机器自动把瓶盖固定;第三个环节,就是在瓶盖上打出厂时间,盖好瓶盖的酒瓶被运输到下一个环节,就是过激光打字机,每一个酒瓶通过激光打字机,自动就把出厂日期打在瓶盖上;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装好瓶的成品,需要工人把他们从传输带上拿下来,摆放在规定的地面上晾干,要晾干之后,才能装箱密封;最后再把一箱一箱的瓶装酒堆进仓库里,让酒们整装待发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李莘去县委组织部要了三台电脑,这就足够村委会办公了,还有专职的网管员李科。李莘培养了李科操作网络方面的能力,建起了互联网平台,开启了李家村自己的网店。采取全网营销推广,利用现代网络销售,把李家酒远销到全国各地。酒厂办公室专门由李科负责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货单。

  瓶装车间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月,就接到深圳、广州、三亚、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来往进入酒厂的车辆是络绎不绝。

  从各地的消费者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说李家的酒香气馥郁,口感纯正,饮后口里犹如大厅里美妙的乐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醉后不会头晕头疼,仿佛进入了深山老林,飘飘欲仙,更不会损伤大脑细胞;男人饮后可以精神抖擞,力增数十倍,还可以滋阴壮阳;女人饮了可以美容养颜,保肝保肾……

  这完全归功于徐大海。他以前在小賨镇的国营大酒厂,跟董老师傅学到了小灶酒绝活。

  自从那国营大酒厂倒闭以后,只有徐大海一个人还在继续靠老本行吃饭,别人都失业改行干其它去了。谁叫徐大海这个人为人忠厚老实,对董老师傅言听计从。

  有一次,董老师傅病了躺在医院里,除了徐大海,没有任何人去医院看他。董老师傅婚后刚一年,她妻子生孩子难产,离开了人世。他一直就没有再娶,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生活。徐大海在医院给董老端茶递水,倒屎倒尿。徐大海的诚意被董老师傅感动了,董老师傅这才悄悄地把烤酒的绝活传给了他。怪不得李家的酒,经过他这一加工,现在是供不应求。

  李莘根据村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把销售第一批酒的盈利,加上她捐献出了自己一年的全部工资。都用于改善李家村村小学教学设施。

  不久,她又去县扶贫移民局争取了一部分扶贫资金。用来修建了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村图书阅览室、会议室、调节纠纷室、档案室和电脑室等等。

  旧历的腊月到来就快是春节了,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卖肉灌香肠,熏腊肉。肥猪的收购价自然是不上涨也得上涨。李家村的养猪场,从德康公司运进来的第一批五百头生猪,好比老鼠掉进水缸里,赶上了时髦。第一批生猪在春节前相继出槽,每一头肥猪都卖到了翘价钱。

  引进的一百头种猪也在春节后不久相继生产。养猪场不用再从德康公司进子猪。子猪除了供集体养猪场,余下的子猪,还可以廉价出售给本村村民喂养。

  李家养猪场每隔四个月就向德康公司销售一批生猪,以后销售的生猪都比第一次的盈利高得多。

  春节后的三月间,李莘在和村委的同志一道在田间地角指导乡亲们,准备春耕生产。她看到排着人字形队伍的大雁又从南方归来,告诉她春天彻底到来。她也告诉乡亲们该育高粱苗了。

  到五月上旬,李家村上万亩土地基本上都插上了高粱苗。高粱苗们很快像疯了一样的生长着。到了六月底,高粱秧都长到了跟大人齐肩高。乡亲们都高兴地说,今年高粱比去年长势好,一定比去年产量高。李莘看到群众的高粱长得很茂盛,一排排的高粱秧像一个个戍守边防的钢铁战士一样,昂首挺立。微风吹来,高粱秧都向人们微笑点头。李莘和村委会的同志一起到地里去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然而,老天却并不是那么像她一样重情重义。老天爷可能是看到李家村的农民去年高粱太丰产,加上酒厂和养猪场赚了一大把一大把的钞票。李家沟三千多父老乡亲在李莘的带领下,他们的钱袋子不断地鼓起了,就要摆脱贫困,而且快要致富了。眼看她就要摘掉这贫困的帽子,可是老天爷眼红了,天灾人祸同时降临。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