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立体大交通让我的家乡四通八达

作者:任小春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7-25 16:03:4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我的老家住在巴河岸边的报恩乡金光村,位于渠县最偏僻的北端。“金光、金光,精精光光,三四十岁结不到婆娘。”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在巴河两岸的一首民谣。

  我的堂兄任开京是双流机场的地勤长,那时,小山村能走出一个像开京哥一样的“当官的”非同一般。小学老师问我们梦想时,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梦想是像开京哥一样能走出金光大队,当个地勤长。

  1979年,大队通了公路

  1979年,我11岁,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开京哥的弟弟任开木从双流回来,我和小伙伴们便蜂拥去围观。

  任开木从提包里小心翼翼拿出4颗像玻璃球儿的东西,还有个线线儿穿起的,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电灯泡和电线。任开木在他家的墙壁上东挂西挂一阵子后,喃喃自语:“咋不亮呢?咋不亮呢?咋不亮呢?”在那个买煤油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能用上电灯确实是一种奢望,当时不知道还要有电,灯才能亮。

  那一年年底,我们大队通了公路,结束了生产生活物资运进运出肩挑背驮的历史。通车那天,一辆辆戴着大红花、载着货物的车辆从金光大队小学旁的公路上奔驰而过。走出教室看稀奇的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欣喜若狂。上课钟敲响后,有些忘乎所以的我忘了回教室听课,待车辆全部通过后才走进教室,我被老师罚站到下课。

  金光大队有了唯一的一条公路后,大队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发展,大队栽种上了成片的柑桔,不几年,硕果挂满枝头。因我家门前有座大山叫灯盏山,渠县电影公司还到我们大队拍了幻灯片《灯盏里有了油》,在全县巡回放映。不久,家家户户也牵上了照明电,结束了用煤油灯的历史。任开木从开京哥那里拿的4颗灯泡终于派上用场。

  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金光大队改名为金光村,1989年,村里的光棍全部脱“单”。

  定调大交通发展格局

  2003年10月,我到渠县交通运输部门工作,参与并见证了家乡交通建设的腾飞。

  2000年,渠县境内49公里国省干道改造结束,2003年,渠县200公里的县乡标美路建设全面结束,2010年,渠县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人们的记忆。2014年12月28日,达州至成都的动车正式停靠土溪火车站,南大梁高速南充至渠县段正式通车。渠县到成都坐动车只得2个多小时,渠县到成都坐大巴车只得3个多小时,节约时间10个小时左右。渠县城区3条快速通道和渠江上的渠江二桥、渠江三桥相继建成通车,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方便了市民出行,改善了人居环境。

  渠县将建通用机场

  渠江四桥、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和渠县通用机场建设项目相继提上了议事日程,发展大交通,构建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成了县委、县政府的主攻方向。

  当年梦想当“地勤长”的我,有幸成为了渠县通用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渠县通用机场纳入了“十四五”规划。

  到“十三五”末,渠县将对内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40分钟经济圈”,对外打通“四横四纵”出境大通道。放眼更远的未来,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大交通网在渠县大地越织越密,高速公路纵横通达,铁路动车风驰电掣,通用机场展翅飞出新高,水运会战砥砺前行,曾经单一、匮乏的渠县交通运输,正在立体化、快捷化、多元化。(作者系渠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