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吊三国八濛山古战场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03-25 11:24:42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吊三国八濛山古战场

 

郑六秋

 

2008年农历戊子年深秋,为了追踪远古将士扬鞭挥戈的足迹,探寻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慨。再次登临了三国八山古战场。这和发生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那个农历戊子年已整整相隔了一千八百年,屈指一算已有三十个六十花甲的轮回。

三国八山古战场位于古宕渠县今四川渠县境内,在今县城东北方约三公里处。渠江在这里从南转向北绕山一周转了一百八十度,前面形成了一个约三平方公里大小的葫芦形坝,名叫沿渡坝,坝里绿野平畴、一片良田,可屯兵、可集粮。坝的三面都是渠江水,利于设防。八山扼守在坝通往陆路的瓶颈上,渠江从两边拥着八山主峰,主峰的左右两侧山势陡峭,从上能俯看江水奔流,江水夹山峰最窄处直径约200米。八山古战场主峰的海拔并不高,只有几百米,因前后有起伏连绵烟雾袅绕的八座山丘而得名。至今依然可见整个半岛形险要地势,八山上山路陡险、最窄处仅容一人一骑。从下往上看,山险林密、景致奇特;从上往下看,悬崖峭壁、惊心动魄。

说到三国,人们往往会想到《三国演义》,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和诸葛亮、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

说到三国古战场,人们也会想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著名转折性战役。其实,在那个社会动荡、战乱不息的年代里,广袤的华夏土地上,上演了多少的刀戈相见、血流成河的惨烈厮杀,杀人如麻、尸横遍野的大小战役和古战场何止千个。八山战役在三国战乱中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

如果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魏政权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那么公元215年的八山之战,蜀汉政权的张飞以少胜多打败曹魏政权的张,使曹魏的军队几十年不敢轻易再进入巴蜀,三权鼎立的局面才得以更加巩固。

自古都说蜀道难,只因蜀道山势险。踏上八山三国古战场遗址,看那松柏苍翠,听那江水奔流,好象又在目睹那金戈铁马的惨烈厮杀,心绪是难以平静的。

登上八山古战场点将台的最高处,迎风伫立、放眼眺望,思绪似乎又穿越了千年时空。真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所不同的是,张飞打了胜仗后,在八山留下了“张飞勒马铭”。再翻阅《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让我们相信了这段历史的真实。 

赤壁之战后七年,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派曹洪张等进军汉中,汉中张鲁投降。张受命又继续进军巴西郡,即今四川阆中,刘备命巴西郡守张飞迎战。宕渠县原隶属巴西郡,但公元215年宕渠邑侯又归降张鲁共降了曹操。陈寿的《三国志》是真实记录那段历史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把那段历史艺术加工成文学作品。三国历史上,蜀汉张飞和曹魏张郃在八山一带相持数日的一场恶战,八山是主战场,张飞以少胜多打败张。然后才有刘备命张飞等乘胜追击,攻占汉中后刘备当上汉中王的事,最后刘备拥有两川巩固了地盘,建立蜀汉王朝,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八山战役这一仗意义非同寻常。更为特别是,张飞打败张后,在八山的石崖前的立马勒铭,成为人们千古追寻的遗迹。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张郃自汉中进军宕渠之头宕石,与张桓侯相拒五十余日,桓侯率精兵万余人,从他道邀军交战。道狭,前后不得救,桓侯遂破,邑土乃安。

张桓侯即张飞,东汉末年的宕渠即今天的四川渠县,山荡石即今天渠县境内的八山和附近相连的几座山寨和隘口当时的名字。张飞在与张相持多日兵力又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得胜,非常自豪,于是用兵器丈八蛇矛在八山石壁上凿两行隶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于八,立马勒铭”。后代世传诵此岩为“八摩崖”,又叫“张飞立马铭”。云阳建张飞庙时曾从渠县拓去,阆中张飞庙又从云阳拓去,由于转拓和复制,字迹远不如原碑苍劲优美。我到云阳张飞庙和阆中张飞庙都细细品读过“八张飞立马铭”,但在八山原址却难找字碑,早已壁裂字毁,见的只是乱石残崖。八山上的桓侯庙也被拆、拓铭文的桓侯碑在“文革”中被人打碎埋于地下,心中无限惆怅和失落。

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回也写到:“张部兵三万,分为三寨,各傍山险,一名宕渠寨,一名蒙头寨,一名荡石寨”。“张郃于三寨中各分一半去取巴西,留一半守寨”。“张飞自引兵一万离阆中三十里与张兵相遇,两军摆开,张飞出马,张不敢恋战,拨马回来……张飞连夜追袭,直赶到宕渠山。张郃仍旧分兵守住三寨,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出”。

这些叙述与《三国志》基本一致。蒙头即头,头和荡石均为当时八山的两座山峰和关口。张兵士三万人安营扎寨占几个山头,相连几里,依山傍水,在兵力上也占优势。

又写到“张飞离宕渠十里下寨引兵搦战,在山上大吹大擂饮酒,并不下山。张飞令军士大骂,只不出,飞只得还营”。接着是张飞多日挑战,张不下山。相拒五十余日。张飞只能每日饮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然后是诸葛亮将计就计,献计刘备送成都佳酿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张飞军前饮用。张飞却粗中有细,先布置兵马,然后“教将酒摆到帐下,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张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曰:张飞欺我太甚!传令今夜下山劫飞寨。”当夜张郃乘着月色下山劫寨,却中了张飞的埋伏,张郃大败,三万人马损失了两万,只好退到瓦口关,即今天的渠县大峡口、卷硐门一带。最后张是节节败退,以至蜀兵乘胜追击,曹军还丢了汉中。曹军几十年再也不敢轻易进入巴蜀。

生命是有限的 ,一个人经历不了也看不完世间所有的精彩。翻阅千年历史也许只要须矣,但要经历千年时空任何人都办不到。找不到一个古人来问个究竟,后世只能从这一山一水中,从这些石刻碑记中来描画和回味当时的情景。八山及附近的原住民大多死于战乱或迁往他乡,拜问了附近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有的还能从先辈的流传中讲出张飞杀张的精彩故事,但大多都是“湖广填川”者的后代。八三国古战场只是三国时数千次战役中的一个,但从这一仗张的军士伤亡就达两万人的数字上来看,那场景也应是十分惨烈的,拔开杂草寻觅当年上山拼杀的路径,抚摸乱石叩问那些长眠将士的躯体。那尸集如山、血染江河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

山之战的两个中心人物:一是张飞,一是张。张飞是东汉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张是河间县、今河北任丘人。照理说他俩不同宗也同乡,但各为其主,兵戈相向。是天下兴亡和王朝更替的乱世把他们推向了战争,这种战争是争夺统治地位并给老百姓却带来了深重灾难的权力之争,但还不能用一句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来界定。

想那张飞,处处显现其勇武和鲁莽,被小说中刻划后成为历史上“莽绝”的化身。但真正的张飞应该还是粗通文墨的,粗中有细,还能使计。在八山之战中他以饮酒麻痹张,让张袭营中埋伏而大败。特别是从张飞八立马勒铭的汉隶书法文字中还能看出其文字功底,如果真是出于张飞之手的话,他的书法还真不错。可他毕竟是以鲁莽蛮勇为主的鲁夫,最终逼得部下行刺,落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身葬阆中,头落云阳。“阆中可见张飞墓,云阳难寻张飞头”,是后世的叹息。

想那张,最初在翼州应募跟随韩馥讨伐董卓,韩馥败后成为袁绍手下的一员勇将。官渡之战后被袁绍猜忌,弃袁投曹。从此为曹魏政权往来征战,拼杀一生。在八山之战中,他带领的大多是北方将士,既不熟悉周围地理,也不习当地水性,最终被张飞所带蜀军打败。他后来却率军报一箭之仇,在街亭打败了蜀汉的马稷,也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稷”的千古奇谈。但最终还是中了诸葛亮手下蜀汉士兵之箭,捐躯沙场。

凭吊八三国古战场,观山石崔巍如见将士身躯,望松柏苍萃似乎刀枪林立。产生了几多对战场上生命价值的哀叹,对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朝生暮亡惨景的同情,也不得不对其他三国人物产生联想。

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美谈,但大丈夫修身养家治国平正下不能仅靠“义”,还离不开“道”和“理”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讲得是比较深刻的。刘备虽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立足鼎,业复五铢钱”,无耐国力日衰难酬壮志,鼎一生之力兴复汉室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得不白帝城托孤。更因“得相能开国、生男不象贤”,蜀汉灭亡在所难免。关羽骁勇英武、忠勇仁义,成为千古“义绝”的化身。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却最后败走麦城,常使英雄感叹。

凭吊八三国古战场,看绝壁岩石突兀,望江岸乱石成山。真能感受苏轼观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丽;可体会曹操“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的心情;会想到杜甫对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遗憾。那一代军师诸葛亮,被喻为天下奇才,能洞明天下事理,有雄才大略,被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后,忠实于刘备、鼎力兴复汉室,处处显现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睿智和远见卓识,被尊为千古“智绝”。读其《出师表》常触景生情而怀敬仰之心,他对汉室赤胆忠心,深知兴复汉室、统一天下艰难,却“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至“出师未捷身先死”,葬身五丈原,常使后世英雄扼腕叹息。

凭吊八三国古战场,望山上松柏林立,看山下绿荫如盖。会联想到东汉末被称为蛮邑之地的南方,在宕渠八山一带古木参天、田地荒芜、百姓逃离家园的场景。士兵们挖山石、修营寨、搭浮桥,只为生死决战。我还想到曹操被小说描写成了奸贼、枭雄,称为“奸绝”,但他却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广纳贤才不避亲疏、实行屯田发展生产、爱惜将士体恤百姓。虽“挟天子而令诸侯”,却至死不称帝。对战乱中人民还发生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哀叹。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对他在赤壁之战中因不占天时地利而大败,最终未能乘势统一天下表示了惋惜。

凭吊八三国古战场,望那奔向长江的渠江水,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我也还会想到孙权,他一心巩固父兄霸业,亦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雄心壮志,赤壁之战胜利后,更有称帝统一天下的决心。先联刘抗曹,后联曹抗刘。终因国力衰弱,后世权力纷争,吴国最终归晋。后世哀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落个“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结局。

至于袁绍、刘表、刘璋、张鲁等都只是过眼的风云人物。

环绕八山一周,看江水奔腾,听林声阵阵,寻觅那些古战壕和上山古道,浴血将士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八山的几座山峰和隘口,应是古来兵家屯兵积粮的好地方。上面的山峰攻防兼备,下面的渠江可运输、可设险阻击,特别是三座主峰,山势陡峭、壁立千仞,下面又是江水,即使上面无滚石擂木、无军人把守,徒手向上攀越也是困难的。当然,为了增加其险要,当年把守的军士还进行了人工挖掘,使一周的山崖更加险峻。至今还能看出当年人工挖山痕迹,所以当地许多老百姓至今还会称八山为“挖陡山”。

雾蔼中的八山是那样的庄严和神秘,远处亮丽的楼房和平坦的田野已显现出世事的变迁。大小山峰正如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词句的描绘,天下从乱到治,从治到乱也让后世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天下太平、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人间才是最美丽的。

江山不变,人世沧桑,岁月可以冲淡一切,却冲不走历史的记忆。 千百年来,政治上的起起落落,战场上的胜胜败败,天底下的生生死死,人世间的恩恩怨怨,都被那奔腾的江水冲得烟消云散。那八山古战场的张飞立马铭虽已变得模糊,但金戈铁马的声音,将士血浴疆场的英雄气慨仿佛还在。

 

 

                       二OO九年春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