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抗洪抢险为了谁

作者:楚道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7-11 15:14:4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那是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未的一次生与死的特殊战斗。46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永生难忘。

  1969年7月中旬的一天凌晨两点多钟,驻守在湖北省洪湖县大同湖军垦农场的军营里,急促的哨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连队紧急集合的命令,把熟睡的某野战军50师149团二营五连的干部战士从梦乡中惊醒。“新兵怕吹号”(听不懂军号声),“老兵怕吹哨”(紧急情况才吹哨),这是军人的基本常识。作为当兵才4个月新兵的我(1969年3月4日入伍),因紧张而不知所措,我以为要去打仗了,因为入伍前夕中苏边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立即翻身起床穿衣扎带,打背包,佩带武器装备,在较短的时间内飞快地跑到操场集合待命。经连长、指导员简短动员获知:长江上游连降暴雨,致使长江洪水陡涨,长江大堤田江口决堤,灾情十分严重。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刘丰命令我们所在二营五连干部、战士立即去洪湖县大同湖码头登舰艇,火速前往长江大堤田江口参加抗洪抢险战斗。

  抗洪抢险  灾情就是命令

  根据战前动员,病员(我当时正患严重感冒)留守,看护营房和财产。几分钟后,又传达上级命令,洪灾严重,病员一个不留,一律随部队前往。于是,我身背背包,两肩挎弹夹(因我是机枪兵副射手),手里端着泡在盆子里还没来得及清洗的湿军装,拖着酸软的双腿艰难地随部队急行军直冲码头,登上等候的舰艇,在汹涌的江水中破浪急驶,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速航行,天刚亮时,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嘉渔县长江大堤田江口决堤处。放眼望去,几百米雄伟的长江大堤决口,汹涌的洪水象饥饿的猛兽无情地冲向决口,使嘉渔、洪湖等几个县数百万亩大地成为一望无际的汪洋;数百万群众的住房、财产、庄稼被涛涛洪水淹没,经紧急转移到长江大堤上而无家可归。近百公里的大堤内外处处是密密麻麻的帐篷,简易窝棚,老弱病残的老人,产妇比比皆是,唯一高处的近百公里长江大堤成为数百万灾民的避难求生栖身之地。成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生死与共,誓与洪魔比高低,抢速度,战天斗地求生存的主战场。也是对我们当代军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和军民一家亲,军民团结打敌人(洪魔)的真实情景在这里重现。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军区司令部成立的抗洪抢险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我们参战部队的指战员随时待命,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就火速地冲到抗洪抢险最前线,发扬人民军队特有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扛沙袋堵洪水,在货轮上卸石头填决口,每天连续战斗10多个小时,在长江大堤上风餐露宿近一个月,战士们手磨破了,鲜血直流;肩扛肿了疼痛难忍;人累病了四肢无力;脸晒黑了,全然不顾;却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说一句累,并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顽强战斗,发扬大病坚持干,轻伤不下火线的拼命精神,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指挥部首长下达的各项战斗任务。对此,《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武汉军区《战斗报》等各路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肯定我们的成绩,及时报道我们部队在抗洪抢险战斗中的先进事迹,使我们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倍受鼓舞和教育。

  直升飞机送干粮  灾民感动暖心房

  灾情发生后,在抗洪抢险的那些日日夜夜,灾民的生死存亡,饥饱冷暖,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军区领导的心,他们情系灾区,心想灾民,在粮食、副食(凭票供应)极为困难的那个年代,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发出倡议,号召武汉全市居民每人捐献半斤粮食,制成馒头、花卷、饼干等熟食,每天用部队军用直升飞机按时定点投放,由当地干部遂一分配到灾民手中,千方百计保证了数百万灾民有饭吃,不受饿。部队和地方的医务工作者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送医送药到灾民集中的大堤上免费巡诊,消毒杀菌,防止和避免了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确保了灾民和军、地参战人员的身体健康;军、地文艺宣传队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为当地军民慰问演出,军、地电影队免费为灾民和参战军、地人员放映战争题材的如《上甘岭》、《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电影,为当地灾民和军地参战人员鼓劲、加油,使大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向上的斗志,奋不顾身的精神,全力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去,保证了抗洪抢险紧张、有序、深入、扎实地开展,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夹道欢送解放军  军民情谊似海深

  1969年8月上旬,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军区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抗洪抢险慰问团,在抗洪抢险胜利竣工的田江口大堤上现场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随后在《想念亲人解放军》等歌曲和喧天的锣鼓声中,数千地方干部、群众手持鲜花、标语、彩旗夹道欢送我们。我们满怀胜利的喜悦,全副武装,迈着整齐的步伐,敬礼致谢,在难舍难分的气氛中,挥手惜别当地干部群众,凯旋回归驻地,积极开展部队自身的恢复重建、生产自救和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那段抗洪抢险的激情岁月,至今仍记忆犹新,火热的场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楚道荣)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