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感言“知足不辱”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11-13 10:48:07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游天竺山,带了两块玲珑可爱的山石回家。离任归乡后,他自省自责,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意即每个游人都带走两片自己喜爱的石头,不就破坏了天竺山的自然之美了吗?这种做法,抵得上贪污千金,实在不是个清官所为。这段佳话尤如白居易的诗一样千古流传,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感之、念之、敬之、效之。
    俗话说自尊之人人尊之,自辱之人人辱之。 观今宜鉴古,老子有句名言说“知足常乐”。其实“知足常乐”后面还有一句话叫“知足不辱”。如果说“知足常乐”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之嫌,那么“知足不辱”则劝戒人们不要牢骚满腹,更不要贪得无厌。古今中外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以功臣始,以奸臣终,少时盛名,中途夭折,无一不是不知足的结果。
    知足,贵在一个“知”字。知者,智也。苏轼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应持一个通达、明智的态度,不在个人小九九上转圈圈,泰然处理个人名利得失,恐怕是“知”的重要内涵。其实道德本身也自利的,即讲道德情操的人最终也会成为良好道德氛围的间接受益者,善有善报嘛。再者说,凡有贪污受贿“资格”的人,都不可能是没有解决温饱的弱势群体,不知足只知贪,东窗事发后连普通人的生活资格也失去了,真是何苦呢?
    一个党的干部,应该随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是思想境界最为高尚、纯洁的“智”者。真正达到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其人生是完满不辱的。而另一类人为权欲功利所牵引、所驱使,哪一个不以“辱名”而终,毁了自己?据悉,某人贵为公安局长还不知足,贪得大量钱财后携情妇潜逃到国外去“过好日子”,自以为逃到国外就进了保险箱,结果遇到在国内处理过的社会残渣余孽在国外的同类洋黑道敲诈,不仅榨干了钱财,而且情人也跟了富商,人财两空后悔莫及。
    贪官如此,个别普通老百姓也不例外,如若成天自私自利,处处贪小便宜,照民间的说法是“下海都想站干处”,天长日久,同事、邻里也不可能有好脸色、好言语,岂不也近乎自辱吗?
    我们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带头修身明德、勤于内省。在求知上永不满足,在作为上永无止境,在名利上知足常足,才能终生不辱,知止常止,才能终生不耻。(杜天太)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