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位尊岂能忘尘染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10-29 09:51:2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2008年10月28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的情况时说,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一审、二审和再审刑事案件424万余件,平均每年递增2.75%。在判处的罪犯中,原县处级以上公务人员4525人,同比上升77.52%。

  令人忧愁的77.52%,你我不能简单看作是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在看重增长率的当今社会,这种远高于GDP增长率的百分比,确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县处级干部都是社会的栋梁,如此上梁不正下梁歪地“增长”下去,长此败坏世风,我们的社会可能付出代价,我们的子孙可能承受苦痛。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对当时全国买官卖官的腐败行为十分了解,但到后来已经无力解决了,不仅明朝江山易人,而且崇祯皇帝本人也落得个在景山自缢的下场。

  如今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使上述县处级“干部”成了功利的信徒,利益图腾导致崇尚权贵的心态膨胀,表现为心绪浮躁。不能说上述锒铛入狱者,曾经没有优秀过,只是有了一官半职便洋洋意得飘飘然,权、钱、酒、色、牌几乎成了某些人生命中的全部乐趣。功利压倒一切,级品淹没廉耻,虚假面对现实。有的枉有文凭而贱视文化、轻蔑文人,有的因心虚而暗拒廉理。大多在台面上气宇轩昂地讲反腐败,私底下却不择手段地贪得无厌。致使个别百姓怀疑台上这人会不会是下一个……?好象是法制不能防小人,但我相信法制定能治小人,否则上述县处级也不会受牢袱之苦。

  其实上述县处级官员,在贪腐的链条上绝对扮演的是上行下收的角色。

  上行者请看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每次进京,都是“空囊以入”,有好心人劝告他带上土特产。于谦哈哈一笑,戏作一绝:“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下收者请看唐朝的冯履谦,晋升河北慰时,有人把一面装饰镜送给他,以表恭贺。他拒不领情,并且转告送镜人说:“清水照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与此。”

  冯履谦、于谦洁身自好如此,是多么难能可贵。

  国庆节期间回老家帮人整理族谱碑文时感慨。祖上有记载的人近千,但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个符号,有的连符号也没留下。有谁知道他们的高矮胖瘦、田产地位如何?也没见有谁因生活高贵而留下不同的生理痕迹。所以本人常犯阿Q毛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今有的人投机钻营,有的人机关算尽,有的人坑骗得到一时得意,甚至连做梦都在培植自己用得着的社会资源,难道说如此就能活500岁不成?

  古代齐国某人想得到金子,早起,穿好衣戴好帽直奔售金之处,抓起金子就跑。巡官当场抓住他,问他:“人们都在四周,你怎么就抢金子?”他讲:“当我抓金子时,眼里看到金子,没有看到周围有人呀!”同样,上述“县处级” 之所以成为牢笼“居民”,大多患上了视觉症,良知、风骨、法纪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象先前那位齐人一样眼里只有位子、金子,全然不见其余。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而声败名裂者,实在算不得真正的聪明人。

  既然如此,奉劝有一官半职者,位尊岂能忘尘染。还是象古人说的那样,真正做到待人要宽、自奉要薄、律己要严、贪心要无。作为领导干部,种了树会成荫,造了福会得乐。知足常乐,品位功利以外的充裕;知足不辱,恬静活出气节尊严,凡事心静自然少忧烦。(杜天太) 

  作者简介

  杜天太,男,毕业于涪陵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国电深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特约编辑。现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科技哲学、教育教学、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论文50多篇,发表杂文、评论随笔50多篇,发表小说、散文、诗词和美术、科技作品60多篇(件),共获奖近百篇件(次)。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