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又见乡村最美女教师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4-08 11:41:0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听闻四川渠县青神乡平碾村小有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阳光的教师群体。4月2日正午,我、《教育导报》记者刘磊、《达州日报》记者王万礼吃罢饭,即赶赴该村小。车行80分钟,左转右拐,终到目的地。

  这曾经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学生的村小,校舍已经陈旧,上下两层楼。现在只有幼儿班、小学一、二、三年级共四个教学年级、廖廖五十余人,早已看不出昔日的光华。

  教室里,没有灯光,光线很差。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有一些破烂的尿素口袋订在上面以遮风避雨。我们车刚到,学生们便蜂拥上来,顽皮嬉闹,一个个花着脸,或衣服斜拽,但却很开心的样子。

  因时间尚早,老师们还在休息,只得叫醒她们,叫拢一块。四位老师,都是80后,83年两人,88年一人,89年一人。主任教师姓陈,已在这里工作了五年,一考上教师便分配在了这里。她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例,有的只是平淡,平淡中见证不平凡。其实,这样一种坚守,就是一种可贵,还需要讲什么?一人姓苏,来自广西武鸣县,因为爱情来到四川,来到渠县。2011年,因为机遇考上了教师,在这里——平碾村小扎下根来。她的孩子才三岁,孩子见不到妈妈,天天念叨着“妈妈去哪了,妈妈去哪了”,讲到这,这个看似坚强的女孩,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小喻,这个小女孩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要不是在村小遇上她,你会以为她是高中生呢。一见这个名字,王万礼笑称其为马小跳,谁知她应答说大家都这样叫她。她谈起第一次过来上班的经历:她是2011年考上教师的。刚从西华师大毕业就考上应该是很优秀啦。当初选择学校时,因为年轻,长期在城里过着舒适的生活,土溪在哪她都不知道,更别说青神了。当日,下着滂沱大雨,她是渠县渠江镇人,从小在县城长大,第一次揣着梦想下乡,母亲陪着她,学校校长也一块,就去了。车子一路向前,将到土溪,以为要到了,却又左拐进入支路,路越来越窄,越来越远。

  当下车时,她看见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还有在大雨中瑟瑟发抖的教室,顿时心凉了。唯一透过一丝暖意的是几个姐姐老师欢迎的笑容。现实与梦想差距太大了,但却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字——青神平碾。

  随校长上楼,进到寝室,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干巴巴的几个上下床。母亲收拾着床铺,马小喻——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离家一个远,第一次出远门就在这样一遥远的小山村,而且不知道离开这会是什么时候了。想着想着,眼泪在眼眶打转,差点掉出来。马小喻说,记得有一次,因为学习需要,她要求学生每人买一本新华字典,可是第二天上课,只有三个同学买了,其余三人爷爷妈妈不同意,说要留着买牛。没办法,她只得一家家走,一个个劝,好歹是把字典买了。现在,农村孩子多属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就爷爷妈妈或外公外婆,爷辈们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吃饱、吃好饭的环境,但学习却不太重视,甚至有学生因为家里没人放牛提前回家也是常事。现在,因为几个年轻人的不断家访,不断与家长谈心、拉家常,现在,孩子们学习劲头足了,在学校也能时常看到家长的身影了。

  现在,两年下来,马小喻不会做饭,饭也会做了,还会几个拿手小菜。谈起往事,这个24岁的女孩,有的只是开心,有的只是感激,特成熟,特淡定。人民教师,她们当之无愧。还有一个男生叫邓波,当然这就是给她们下力的人啦。什么买煤气罐、买米,上街买菜呀。邓波以前在代课,一考上老师进入青神学校便加入了学校篮球队,充满了活力。

  四个老师,一个群体,在这里,年轻的才来三四个月,年长的也才五年,她们几乎没有太多让人感动、让人震憾的事情。几年下来,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附件村民也少,到了晚上只有犬吠和孤独挂在天上的月亮。课余,几个人没事了,就是围坐一起聊天,或到附近走一走,或者拿起手机给在城里居住的亲人打个电话。在这里,她们自己买菜、做饭,每人一天。每周三苏老师进城看孩子,次日在城里带点肉下来,一周了,中午大家坐在一起算是吃点肉,解解谗。最美乡村女教师,我的脑海里这样一个念头闪过,她们真的很不错。她们让人感动的不是个人,而是这样一个群体——年轻、80后、阳光、向上的群体。她们以自己的乐观、对事业无尚的责任感影响和教育着平碾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里的农村娃。

  这么艰苦的条件,阳光向上的年青教师,在这个充满物质和诱惑的世界,怎么就能有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我们提出了疑问,老师们笑着说:学校多年来着力强化对全体老师的师德教育、能力培养,近几年,学校新分教师三十来人,占了全校一线教师队伍的50%以上,学校特别重视对新教师的师德培养和扎根山区、痴心从教的思想教育。每年新教师到校,校长都是亲自把他们送下村,在生活工作上予以关怀照顾,有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将《人民教育》、《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班主任》、《读者文摘》等优秀教育刊物中关于师德修养、教学方法、陶治性情,吃苦奉献为主旨的优美文章辑录成册,每人一份赠送到新教师手中,并利用学校大会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邀请全国劳模、省级优秀教师,市级师德标兵等到校办师德讲座,邀请省市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到校上优质示范课、办讲座,与老师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学校领导也做出表率,上级给予学校的荣誉,从市级师德标兵到县级先进全是评给一线老师,没有一位领导有半点怨言。几年来学校有多位老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当我们在城里,上着网、看着电视、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想想她们在干什么?马小喻的一句话让我很感触,她一出来教书,就只有六个学生,她想多教几个,可是不行。六个人,她说起,我都觉得心酸。也许,多年后,她离开这里,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自己教的第一届学生只有六个。看看她们,我们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艰苦。而她们只是我们全县万名老师的缩影。

  合影留念。

  该走了,短短三个小时,我们想了解、想探究的东西还很多,但没有办法,只有下次再来了,只能重重地和她们一一握手告别。平碾,我们把你们的故事带走了,但我们还要回来,到时候将不是我们三人,而是更多被你们平凡故事感动的人。(刘逊)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