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艺术>渠县文学>详细内容

众志成城抗洪图——渠县抗击2010年“7.18”洪灾纪实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8-12 10:08:25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什么叫灾难,什么叫坚强,什么叫感动,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意志擎天……曾经历过渠县7.18特大洪灾的人,一定会对这些词汇有着比任何时候都深刻的感受。

  ——题记

  时间倒回到公元2010年7月,镜头定格在川东北一个叫作“渠县”的地方,历史必将刻录下这沉重而又悲壮的一页!

  进入七月以来,四川盆地天气异常炎热,极端的天气也孕育了一场特大的暴雨。7月15至20日,大暴雨在盆地上空足足倾泻了6天6夜。据气象观测资料统计,这场持续暴雨使四川盆地30个县总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29个县总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最大降雨量达298.7毫米。渠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巴河、州河洪水暴涨,汹涌的洪水向渠江猛灌!顷刻间,往日温柔的渠江,变得狂躁暴虐、桀骜不驯,洪水滔天,江河弥漫,凶猛的洪水吞噬了沿江两岸的城镇、村庄,淹没了稻田、工厂、商店和家园……古老的宕渠大地变成一片泽国——渠县遭遇了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袭击!

  狰狞的洪水猛兽

  “洪水猛兽”不知古人对洪灾有过怎样的切肤之痛,对洪魔有过怎样的惊悚恐惧,才会造出如此确切的成语。而这次洪水对渠县带来的创伤,早已远远超过了猛兽所能造成的伤害。

  洪水过去好些天了,渠县县委、政府大楼里却更加忙碌。洪水留下的伤痕需要抚平,许多的数据信息需要搜集整理,大楼里的每个人都不顾抗洪的疲劳,默默工作着……在县委办公室,县委书记邓瑜华面对着桌上一份份各乡镇、社区送来的灾情报告,心情异常沉重。这是一片他所熟悉和热爱的土地,这是他为之呕心沥血努力建设的乡梓。然而这片原本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土地此时却正承受着洪魔带来的巨大伤痛,看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想到饱受洪灾施虐的群众,邓书记的心隐隐地绞痛……

  镜头回放一:

  渠县三汇镇,这是一个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的古老小镇。这里三江环绕,地貌独特,巴河与州河汇集于此,成为渠江的源头。然而也正因为三江汇聚,每逢洪水,三汇镇总是首当其冲。

  7月14-16日,上游巴中、达州等地区普降暴雨。17日上午,三汇镇水位明显上升。16日,根据天气预报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信息,为防患于未然,三汇镇就提前做出了防洪救灾预测性安排,成立了抗洪救灾指挥部。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次的洪水来得如此迅猛,17日下午,雨越下越大,水借雨势猛涨,直逼水位警戒线。18日上午,三汇镇进出口干道全部被淹;下午,供水全部中断,水淹地带电力中断;同时,镇政府进水被困,街面上的门市、民居全部浸泡在水里,满街漂浮着花花绿绿的杂物垃圾,打着赤膊的人们在齐腰深的洪水中仓皇抢运来不及搬走的商品、货物,而河对岸的北坝社区和三汇中学早已成了汪洋。一些大树只剩下树梢的几片叶子飘零于混黄的水面上,许多楼房只看得见屋顶的瓦檐了。镇子与外界完全阻隔,昔日交通便利热闹非凡的三汇镇变成了一叶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

  镜头回放二:

  7月18日上午9点,洪水以铺天盖地之势袭击了渠县临巴镇,迅猛贯穿了临巴的几条主要街道,其中包括镇政府、工行、医院、学校、邮政等,各大超市和店铺以及镇上居民更是受害其中。而栅子门的被淹,着实让当地人惊惶失措,因为百年来的洪水,也从未能将此地淹没。

  在洪水退后的临巴街头,曾经喧闹的场镇残破衰退,千疮百孔,其情形用“一场浩劫”来形容绝不为过。镇上的居民大都还在清淤和清洗被洪水淹渍过的衣物,人们神情凝重,相默无语,被洪水呛过的神经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偶有几个赶场的农民,衣襟裤角上也满是泥浆,似才从沼泽中走出一样。

  烟市街是被洪水袭击最惨重的街道之一,站在它的中间,你会喟叹,在这安静之前,它是经历了怎样的一场蹂躏,而生生剥去了它秀丽的往昔?一个孩子站在一家店铺前,如果不是之前知道那是一家店铺,你一定会认为那只是一座废弃多年的房子,一对夫妻在失去了屋顶的屋子里,面无表情地用铁揪向外铲着污泥,只有孩子似乎无忧,站在屋檐下自顾自玩着,衣服上已被时不时飞溅过来的泥水沾满。

  王老板的面店是烟市街的第一家门面,也是地势最低的一处,每次洪水无一幸免,这次更惨。大门冲坏,摇摇晃晃斜挂在出口的中央,桷子板被冲垮好几条,瓦被掀起的低矮部份,可以看见里面斑驳的墙面。在铁揪铲泥此起彼伏的声音中,使这里显得更加清冷。

  镜头回放三:

  渠城,渠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座滨于渠江的美丽城市。她原本正以朝气蓬勃的风貌和川东北最热闹繁华的县城构筑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西城建设、东区开发、二桥兴建、城市排水系统和道路维修改造……一项项利城利民的建设正处于热火朝天的施工中,却突然遭受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无情的袭击……

  17日,一向平静温顺的渠江开始躁动不安,江水不断上涨。很快,渠城滨河路、南门人民市场等城区部分地势低洼地段已经进水。而此刻,暴雨还在不停地下,天是被彻底被捅破了,天地间全是混沌而震耳的雨声,整个大地都在淫雨的搓揉下颤抖。洪水在暴雨的助威下咆哮着、奔腾着拥向渠城各个社区、街道、住宅、商店、学校、医院……南门告急,人民市场告急,后溪街告急,八一街告急,全城告急!

  至19日上午,渠城80%的城区被淹,进水最深处达到了10米以上!一些低洼地段的楼房甚至被淹到五楼!贯通渠县境内的318国道变成了“318水道”,不见了往昔来往奔驰的汽车,取而代之的是游曳在上面的各种船只。街上的行道树、路灯、电线杆都只剩下了顶部,冲锋舟、橡皮艇梭巡在街头巷尾,解救着被围困的人们。整个城市都在洪水的蹂躏中呻吟、挣扎……

  洪水退去后,街面上覆盖着厚厚的淤泥,垃圾和杂物堆积,满目疮痍,在烈日的曝晒下散发着刺鼻气味,被洪水浸泡过后的商店与门市一片狼藉。傍晚时分,店主和商家坐在这些或杂乱或空荡的屋子里发呆,那是屋子的主人们在忙碌完一天的清淤工作后才刚刚停下来歇息,他们的眼神疲惫而迷茫,似乎在疑惑洪水是否真的退去。让人心痛啊,刚刚装修过的门市、酒店、茶楼、旅馆被洪水浸泡,完全丧失了使用功能,每家至少损失20万元以上。一些居住在较低洼地带的住户由于举家外出,在洪水过后回到家里,打开房门,望着被洪水洗劫后的家,痛苦而无奈的摇头叹气。在渠县二中教师宿舍的底楼,一位身着警服正在晾晒衣物的居民,他苦笑而无奈的向路人诉说:“我住在一楼,涨水的时候我们把东西往屋里的高处一搁就出来了,却没想到这次的水有这么大,直淹上了二楼,现在,就剩下出来时身上穿的这一套衣服了。”说话中,他指着那些沾满淤泥、潮湿发霉的衣物,频频摇头……

  受灾的当然不仅仅是上述三个地方,还有报恩乡、土溪镇、流溪乡、天星镇、李渡乡…… 截止20日下午15时,全县60个乡镇125.6万余人受灾,受灾面达85%,被淹农作物面积88.9万亩,毁损耕地面积4140亩,倒塌7915间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达212678万元。7月19日,新华社以《水漫渠县》为题,发布了渠县洪灾图片一组,中央电视台在19时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渠县受灾新闻……

  洪水退去后,我们乘车由渠城前往三汇镇。车窗外一路掠过的都是洪魔肆虐后留下的罪证。横卧的电杆,倒伏的大树,坍塌的山坡,撕烂的河岸,冲毁的农田,垮塌的残墙,成堆的瓦砾……尽管大水已退去好几天了,洪魔的暴戾仍然令人心悸!面对满目疮痍,坐我旁边的一位老人用苍老而低沉的声音喃喃着:“凶!太凶了!我活一大把年纪还从没见过这么凶的大水!”而我们默然无语,耳边似乎还充斥着洪水的咆哮……

  擎天的中流砥柱

  洪水无情,但洪水不是只有灾难,只有悲痛,洪水中还涌动着可歌可泣,翻滚着慷慨激昂! 与洪水的搏斗不啻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而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这场战役的便是洪水中坚守于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

  “市民朋友,由于渠江上游各地以及我县普降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达到特大暴雨,根据最新水情预测,渠江镇洪水将上涨至16米左右,洪峰预计在18日5时到达渠城,请沿江各单位及广大居民及早做好防洪避险工作。”17日中午12时,渠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2号防汛公告。“渠江镇洪水将上涨至20.5米左右,洪峰预计在18日12时左右到达渠城。”18日凌晨4时,渠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第4号防汛公告发布。“洪水将上涨至22.5米左右,洪峰预计18日晚21时左右达到。”公告第5号。洪水在持续、快速上涨。“根据最新水情,本次洪灾的最大洪峰预计将于19日10时达到渠城,洪水将上涨至24.7米左右。” 19日7时,已连续三昼夜没合眼的渠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发出了第7号防汛公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于19日中午肆虐渠县,最高水位将达24.8米。自此,全县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渠江镇上空拉响了从未有过的洪水警报。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邓瑜华亲自挂帅,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仅三天时间里,县委就先后召开7次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抗洪抢险工作,邓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不存一丝侥幸,不让一人伤亡,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率先垂范,昼夜坚持靠前指挥,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几天几夜没合眼,用实际行动感召着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抗击洪魔。

  一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抗洪图在宕渠大地迅猛展开,全县人民用坚强的意志筑起了一道不溃的大堤!

  渠江镇

  7月18日,当闻听到洪水来势凶猛,南城告急时,邓书记当即决定,亲自到南城去查看水情,指挥督战!而此时,风更骤,雨更大,江水更加湍急,已经被淹的南城的居民们因避水而纷纷向北城涌来,路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载着家具货物的车辆,邓瑜华书记的车被堵在了半道,前行不得。随行人员劝说邓书记:“路况不好,风大雨大,您就坐镇指挥吧,不必亲自前去一线了。”邓书记将手一挥:“不行,我一定要去!这样,才能更加及时了解水情,作出应对措施。”说着,他打开车门,逆着避水的人群,顶风冒雨朝着洪浪滔天的南城方向步行而去。风雨中,他的步伐那么急促,又是那么沉稳;他的表情那么严峻,又是那么从容。让急急跟上的随行人员,也都油然而生一种坚定的信心……

  灾情就是命令,洪水等于战场!

  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龚顾均提着手电筒来到滨河路察看水情,指挥群众撤离。连续三天,白天,他深入一线指导抗洪抢险;晚上,就在指挥部分析水情,部署下阶段的抗洪抢险工作;渴了喝几口白水,饿了啃几口面包……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蔡文华奔赴重灾乡镇,不顾疲劳,马不停蹄,奔赴各重灾区查看水势,了解灾情,指挥抗洪抢险。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所有领导都奔赴全县各地洪灾第一线,指挥、带领全县人民抗洪抢险,彰显了人民公仆爱人民的本色。

  县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党员、职工一切行动听从县委的指挥,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危为最高宗旨,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在特大洪峰来临前的几小时,数百领导干部、党员、社区干部分散到各个街道、社区、居民楼,挨家挨户、逐店逐户通知群众撤离,搬迁重要财物。洪水来袭时,又不顾个人安危救援群众,帮助搬运货物和财产。

  那些深陷重灾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乡长们、党员干部和职工也无一不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最前线,组织群众奋力抗洪自救,与灾难作生死搏击。

  三汇镇

  17日上午,三汇镇水位明显上升,在召开紧急会议后,镇政府发出洪水警报,镇委书记孙小燕带着镇派出所所长,冒着大雨,提着手提式高音喇叭从街头一直喊到巷尾:“要涨大水了,请大家作好撤离和抗洪准备……”

  19日凌晨5时许,被洪水包围的渠县三汇镇政府,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的镇委书记孙小雁,接到坐镇三汇指挥抗洪救灾的县政府副县长熊长虹的紧急电话,巴河对岸三汇船舶厂附近一座废弃的水池上,居民范峰欣被困请求施救……

  此时,天色微亮,正值洪峰:洪水位净涨24.69米,流量达27700每秒立方米。办公室里除了抢险负伤的副镇长杨毅,已无人可派。他迅速穿上救生衣,跑到楼下一间办公室,从窗户拽着绳子滑到来此接应的冲锋舟上,带领正在冲锋舟上的吴华、段国军、郑卓林等,冒着生命危险,急速驶向求救地点……两个多小时后,范峰欣成功获救。

  18日中午,刚刚忙碌过后的孙小雁端起方便面,准备与坐镇三汇指挥的副县长熊长虹和王兴镇长一起,填填早已咕咕作响的肚子。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三汇石佛滩电站一个装有数十吨水泥的水泥罐被洪水冲走,正冲向下游……”。风大浪急,如不及时拦截住水泥罐,将严重危及下游三汇石盘综合大楼、公路大桥和三处铁路大桥的安全……方便面来不及吃了,他们在请求上面立即支援的同时,一面联系三汇海事所组织船只拦截,并迅即在水泥罐可能经过的地带搜寻踪迹。宽阔汹涌的江面上,水泥罐出现了,海事所的三只抢险船只随行左右。在沿途护送安全通过三汇石盘后,施救船逐步靠近水泥罐,采取三船夹罐的方式阻拦拦截。同时,抢险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迅速登上水泥罐梯,爬上罐顶,用缆绳系住罐体,沿江向岸边推移。通过近2小时的奋力施救,在离三汇公路大桥300米处,终于使其安全靠岸。

  李渡乡

  已经几天没回家的李渡乡党委书记孙曼妮正坐在办公室里吃着方便面,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原来由于水势太急,李渡乡新渡村的一些群众被困,无法脱身。孙曼妮扔下面盒,立即召集乡干部,组织船只前往营救。可就此时,她的手机又响起了:“妈妈,你怎么几天都不回家?我好想你!”“儿子,妈妈现在有事回不了家,还有好多叔叔阿姨在等着救援呢!你要听话,自己照顾好自己……”孙曼妮泪花闪烁,一边哽咽着在电话里向10岁的儿子解释,一边将遭洪水围困的新渡村村民送上救生渔船。为了被洪水围困的乡亲的安全,孙曼妮和7名乡干部一个拉一个,蹚着齐胸深的湍急洪水排成人墙,让百余名乡亲一个一个扶着上了船……

  流溪乡

  18日上午10点,乡党委书记欧兴春与乡长雷勇,正在抗洪抢险指挥部吃着方便面研讨应对洪灾方案。突然,燕岩村支部书记楚友明打来电话,该村一组有10多户群众被围困在孤岛中,需紧急营救,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这些群众救出来!”欧兴春接完电活坚决地说。乡长雷勇立即放下刚吃几口的方便面,带人驾着机动大驳船,迎着滚滚洪水驱船来到该处,跳进已没及胸脯的洪水中,将群众一个一个地背扶到船上,安全地转移了出来,并将这20多名受灾群众安置到乡敬老院吃住。随后又驱船来到场镇,将在洪水中围困近4个小时的郑芝忠祖孙二人救援了出来。

  李馥乡

  18日凌晨,猛涨的洪水严重威胁着李馥乡凉丰、高硐、凤凰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灾情十万火急!正在乡上值班的党委书记何文,乡长肖毅立即组织了三个抢险队。乡机关40余名干部徒步冒雨赶赴受困村社。路上,小河沟的洪水漫过了公路,冲在最前面的书记、乡长来不及脱鞋便趟水而过。呼啸的风使干部们手中的伞底朝了天,雨水淋透了全身。三个抢险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到达了各自的抢险地点,此时,洪水已将房屋淹没足有1米多深。

  洪水还在不停上涨,抢险队员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转移群众的工作中。凤凰村主任陈全于自己的房屋和财产快被洪水淹没了,村支部书记叫他回去转移财产和家人,他却说了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比我家的更重要!”便一步登上了抢险船。凤凰村一社75岁廖兴英一人瘫痪在家、4社王丽因病不能站立行走,乡村干部们便用门板做成担架将她们抬上了船。2社黄诚80余岁,儿子和媳妇在外务工,只留下一个7岁大的孙子;1社廖福中老太太82岁、3社雷孝珍92岁等等都是一人在家 ,无法逃避,副乡长肖中印、乡干部刘德良、代小波、村支书李德锐、村主任陈全于分别爬上楼房将他们背上了船。

  ……

  这就是中流砥柱!

  在洪灾中,我们听到,也看到了太多领导干部不顾安危亲临一线指挥战斗的故事。县上领导们的处变不惊沉着应战,各乡镇领导的身先士卒亲历亲为,无不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鼓舞。走进灾区,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是党和政府的干部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是啊,关键时刻,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是这些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为人民服务!

  平凡的共产党员

  危难时刻,尤见英雄本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难中,闪光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各级领导。还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村干部和老百姓。他们面对洪水,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他们互帮互助,在洪水中唱响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

  在7.18洪灾的特别报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充满乡土味儿的名字——毛青翠。

  毛青翠是望溪乡保和村的共产党员、村主任,管辖着一个200多户人家的村子。但她看上去与一般农村妇女无二,和她的名字一样朴实而无华。只有当回忆起洪水中的那些场景时,她眼中闪过的光亮,才令人着时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青翠的生命力。

  洪水来临时,保和村因为地势低洼受灾严重,大部分房屋很快就被淹到了房顶。紧急关头,毛青翠首先想到的,就是隔壁80多岁的彭洪学老人。彭老太的家人全部在外地打工,她顾着家里的粮食和猪牛羊,始终不愿离开。毛青翠对她说:“庄稼今年淹了明年还可以种,你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说完,背起老太就走,当她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洪水已经漫过了二楼……

  随着洪水不断增大,更多村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村民唐全财夫妇带有5个孙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一岁多。唐大爷以为,在楼顶上待一天洪水就能退去,但不断上涨的水位却让他不知所措。这时,及时出现在他面前的仍然毛青翠,她找来楼梯、橡皮筏和轮胎扎成救生艇,组织村干部把唐大爷和200多户村民和部分财产转移到了山坡上。全村没有一起人员伤亡。 事后,唐大爷说:“毛主任不来的话就只能呆在平房楼顶上面,就只有死掉了。”

  然而,从17号下午出现汛情开始,毛青翠就顾不上自己家里,老公和儿子都在外地,家里的所有财产就一直浸泡在水中。7月19号下午,洪峰平稳过境。洪水退去后的第三天,毛青翠才将家里的所有东西搬到院坝里晾晒。直到今天,毛青翠身上穿的仍然是亲戚的衣服。

  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镜头中,毛青翠院坝里晾晒东西中有两样特别显眼,一个是乡里面的粮食直补表,虽然经过了洪水的浸泡,但是因为抢救及时,上面这些字现在仍然是清晰可见的,另一个是毛青翠在一个月以前获得的荣誉证书,是“乡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想起家里被淹的东西,难受……”面对记者的镜头,毛青翠也曾泣不成声,但她很快擦干了眼泪“村里人都说这次是党员救了他们,是村长救了他们,我得到这样一句话比什么都高兴。”说这话时,她的嘴角泛起了满足而欣慰的笑意……

  洪水中的诺亚方舟

  渠县遭遇特大洪灾时,因为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使许多在外的渠县人都及时了解到了家乡的水情,也增添了不少焦虑和担忧,在成都工作的叶飞就是其中一个。叶飞是渠县临巴镇人,老家还住着他的父母和奶奶。由于担心家人的安危,19日一早,叶飞便给当地报社打去电话请求帮忙联系。19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叶飞的家人:却无意中得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联系上叶飞父亲叶玉全时,他刚在邻居江子川家里吃过午饭。叶玉全的家离渠江有100米远,除儿子在成都上班,女儿也到了广东打工,家里就剩下3个60岁以上的老人。洪水18日上午开始进屋。眼看洪水来临,叶玉全赶紧将80多岁的母亲背到屋后地势高一点的江子影家。40多岁的江子影与江子川两兄弟,常年在渠江打渔,去年才修了新房,房子连在一起。

  将母亲背到江家后,叶玉全想回去再搬点东西转移。无奈洪水上涨太快,仅一两个小时就上升了1米多。此时邻居很多人也在陆续转移大件的冰箱和电视等。因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邻居们都团聚起来,先转移小孩和岁数大的老人。眼看大家转移不过来时,江子川立即将打渔船开了过来,一边接人,一边帮忙转移贵重的电器等。从18日中午开始,他和江子武的打渔船就一直没停息过。到晚上有一些事先不愿意搬出来的老人突然想走了,他还得连夜去帮忙把他们拉出来。江子川几夜没睡,双脚被洪水泡得发白,但他声音依然洪亮,“邻居有困难了我们这些有劳力的人不帮,还有谁帮呢?”而此时,江子川的家里也有半人深的洪水。

  从18日早上到19日上午8点,石子村10组有90多户人,只有两户家里没进水。而整个石子村近2000人的屋子全部被淹。左邻右舍家里基本上都损失上万元,很多锅碗瓢盆和桌椅等都被冲走,放在家里的粮食也被冲走。房子淹了,吃饭成了问题。18日下午,江子川就接了12户共20多位邻居到自己家里来,隔壁哥哥江子影家里也是20多位邻居。哥俩去年新修的房屋,屋顶都修了能装二三十挑水的大池子,洪水来临前蓄满了水,此时刚好派上用场。到19日中午,江子川和哥哥江子影已为40多位邻居煮了3顿饭。洪水来临前,弄了点蔬菜回来,家里还有腊肉,目前剩下的罐装液化气,至少还可以为大家煮两天吃的。

  还有冲在洪峰浪尖的老船长杨正民、舍小家顾大家的三汇快艇业主肖茂盛、李兵等等,他们成了一艘艘在洪荒中托起生命点亮希望的诺亚方舟!

  闪耀的警徽

  当灾难不期而遇时,我们总能看见一些冲在最前面的身影,这些身影,也总能给人带来振奋,带来勇气。他们就是被称作“人民卫士”的那一群人——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

  7月18日,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和第二中学。渠县2010年公招教师的考试正在这两所学校进行。下午,江水猛涨,等到考试结束时,疯涨的洪水淹没了渠二中正大门的一半阶梯,后操场水深达1.3米;职业中专学校操场水深达1.2米!几千名考生和工作人员全部被困!当渠县公安局副局长张银燕带领着60名公安民赶到考场,学校大门口的石梯上已经挤满了心急如焚的考生,形势异常严峻!

  张银燕当即决定公安干警下水护送考生,确保每位考生安全转移出考点。“男民警下水,女民警维持秩序!”随着一声令下,40多名民警一字排开,来不及脱鞋,顾不上卷裤。面对冰冷而湍急的洪水,没有人犹豫,没有人畏缩,学校门口的洪水中顿时竖起了一条蓝色的生命通道。一个个考生和考务人员顺着这条通道顺利地摆脱了洪水的封锁,抵达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一些体质虚弱和胆小的女生,则由民警们背了出来……至下午6时30分,2897名考生和300名工作人员以及两个学校的受困教师全部转移,无一人发生意外!此时,渠江水位已达到22.7米。

  让我们再将镜头回放,你会发现,闪耀在洪水中,不仅仅是我们的公安民警,还有我们的消防官兵、武警战士,还有我们的民兵……

  18日凌晨2时56分,渠城人民市场居民区、渠县南大街,林业局等居民告急,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官兵们在散发着腥臭的齐腰深的洪水中浸泡4个多小时,将受困群众全部安全撤离。

  7月18日20时,消息传来:渠江社区有2位八旬老夫妇已被洪水围困了近10小时,其中老大爷瘫痪在床,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渠县武警中队官兵立即出战,经过不懈努力、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将无法动弹,体重有180多斤的老大爷抬上了冲锋舟,顺利将两位老人救出。

  7月19日,为了确保水厂抢修进度,武警官兵们帮助水泵厂清污排泥,鏖战36小时,于20日凌晨3时将水泵抢修成功,实现全城区供水。

  19日15时许,得知一位刚出生八天的婴儿及产妇被困家中,由于没水、没电、没食物,母亲出现了断奶现象,小宝宝生命危在旦夕。武警部队立即出动了最有救援经验的同志驾驶冲锋舟向位于林业局家属院的产妇家驶去。在复杂的地形和汹涌的洪水中,几经努力,终于将产妇和婴儿成功营救,获救的母亲面对官兵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从17日晚11点起,电力公司武装部副部长赵安兵就和他的民兵应急队员们连夜转移受灾群众。18日早晨6点多到11点多,他又带着队员们先后在幸福村、天星村、南坝村转移受困群众。而此时,他位于渠城老车坝的家,河水已涨至他家的楼下……在他和队员们的努力下,几个村数百户群众被安全转移,他自己的房屋却被洪水无情地淹没了……

  众志成城,重建家园

  有一个成语叫“众志成城”,还有一个成语叫“自强不息”。洪水可以在我们的肌肤上留下痛苦的伤痕,却冲不垮我们不屈的脊梁,带不走我们坚定的信念。

  洪灾发生后,党和政府的牵挂和关心迅速送达灾区:

  国家水利部、民政部领导来了,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来了,
  省政府副省长张作哈、钟勉来了,
|  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李向志来了,
  市纪委书记胥健来了,
  省市各部门领导都来了……

  他们亲临抗洪第一线,视察灾情并作出各项重要指示,他们与渠县人民一起共同奋战,带来了党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鼓舞着全县人民抗洪抢险的士气!

  县委书记邓瑜华、常务副县长蔡文华,连日来不顾舟车劳顿,深入到三汇、和乐、李渡、望江、青龙、临巴、静边等受灾严重的乡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因地制宜开展生活、生产自救,尽全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县政协主席许平组织政协的干部职工在南门老车坝开展清淤工作。他不但精心组织,更是亲力亲为,与职工们一道手执铁锹,埋头弓腰铲除淤泥,清洗街面。

  县委副书记龚固均来到了在洪水中几乎全镇被淹的土溪镇。踩着砖头瓦砾,踏着残垣断壁,他关切地询问:“群众如何安置的?生活有保障吗?”得知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龚固均的眉头才稍微舒展。

  县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邹卫在县委大院的洪水消退后,就和坚守机关的同志们一起清扫淤泥,扫了机关大门又扫阶梯和院坝。从早上5时开始,到21日6时,除早、中、晚三餐吃饭稍作休整外,连续鏖战了21个小时。

  还有县政府、县人大、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公安局、文体局、教育局、卫生局……以及乡镇的干部们更是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安置灾民,灾后清淤,组织群众重建家园、生产自救,工作是难以想象的繁重,几天几夜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渴了喝一口纯净水,饿了泡一袋方便面,走路脚杆都在打闪闪。关键时刻,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切灾后工作都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电力、通讯、水利等部门,迅速派出抢修队伍,日夜不停地抢修毁坏的各种设施。医疗卫生部门也组织了医疗小组和防疫小组,在街头巷尾,在旮旯死角,在洪水留下的一座座废墟上,随处可见穿着白大褂,正在进行消毒防疫的医务工作人员。

  当然,最辛苦的还是那些受灾的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颓废沮丧。当洪水刚刚开始退却,他们便开始了重建家园的步伐。走在洪水退后的大街小巷和田野村庄,看着在遍地的狼藉和在狼藉中忙碌不停的那些身影,看到在烈日下脸朝黄土背朝天正在扶苗的农民,心中难免会涌起一番心悸与伤痛。但更多的感受,却是感动,却是欣慰,因为在那一张张流着汗水的脸上,只看得见执着与坚毅,看不见悲戚和哀伤。记得停水那几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帮忙,见他家墙角放着一桶水,朋友说是从附近农民家接来的。我见水色有些发绿,有点担心水质,谁知朋友却笑着来了一句广告词:“没关系,绿色的,健康的。”弄得我啼笑皆非。这,便是一种朴素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吧。有这样的精神,又何惧洪魔的张牙舞爪,又何愁家园不能重现美好!

  八方支援,大爱无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灾大难中的感动随处可见。毋须宣传,不用鼓动,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涓涓细流,淳淳爱心,诠释着什么叫血脉相连,什么叫社会主义大家庭!

  渠县灾情发生后,省市各部门和兄弟县市紧急出动,对口支援不迟疑,慷慨相助,送水、送食品、送药品、送帐蓬,一辆辆汽车不顾危险冒着水淹道路强行突击!

  在党和政府关心灾区的时候,在各级干部为灾区的重建辛苦工作的时候,社会各界也涌起了爱心大潮。各行各业争相捐款,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洪灾发生后,远在北京的渠县籍“快女”黄英时刻牵挂着家乡的灾情,每天都给大哥黄昌明打电话询问水情和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并为家乡洪灾捐赠了3.2吨大米,同时,黄英全国歌友会也为渠县土溪镇万和村捐赠了上万元的矿泉水、方便面等救援物资。

  力兵卫科技有限公司达州运作中心总经理宋光奎闻听家乡受灾,心急如焚,立即带领全家从北京奔赴渠县,向渠县教育系统现场捐款3万余元,用于资助受灾学校灾后重建。

  四川省志愿者协会、成都义工联通过媒体了解到三汇镇遭受特大洪灾,迅即与共青团渠县委员会取得联系,7月31日,省志愿者协会孙政带领成都义工联六位义工自驾三辆轿车,冒着酷暑,带着他们募集来的首批救灾物资,来到三汇镇。 这些物资包括食用油12桶,方便面30件,大米41袋,衣物若干。

  在洪水肆虐的日子里,琅琊乡琅琊村的郑礼琴设立爱心食堂,感动众乡亲;渠县“古今香”餐厅老板张全友在灾期间为受灾群众提供免费饭菜,每天都要支出1万多元;全国抗震英模吴小红自愿出动大型挖掘机清淤清障……

  在捐款捐物的浪潮中,市县两级领导带头,广大干部踊跃紧跟。一些在外地的群众组织也为渠县献上了拳拳爱心。

  市政协主席康莲英率部分政协委员前往渠县捐款捐物,为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杨荣、胡卫国等8名市政协委员和吴小洪、董斌等5名渠县政协委员为灾区群众捐献现金共14.6万元,还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棉被、方便面等救灾物资,三星电器承诺将提供15万元的免费维修服务。

  7月23日,渠县“7.18”特大洪灾捐款仪式在县政府顶楼会议室举行,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县人大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级部门负责人纷纷走向台前踊跃捐款,现场共收到捐款9.04万元。

  渠县各机关、事业单位迅速组织干部职工向受灾群众捐款。

  县委宣传部捐款8500元;
  渠县公安局捐款54553元;
  渠县文体局捐款16900元;
  渠县社保局捐款8900元;
  渠县党校捐款8400元;
  渠县国税局捐款16100元;
  ……

  许许多多普通市民和村民,或挤出生活费,或出让生活物资,只愿自己的微薄之力能为受灾同胞们送去一份温暖。那些受灾轻或未受灾的人们,纷纷把被淹严重,生活暂时困难的亲戚或朋友接到自己家里,一个家庭顿时变成了多元家庭,有的是数家聚集,有的是十几家聚集,邻里友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正是这种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关怀和支援,驱走了洪水带来的萧瑟;消弭了灾难造成的阵痛。洪水退去没多久,街市便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田野里随处可见荷担捏锄的农民,许多洪水湮没过的农田已种上了新苗,即便枝丫上还挂着泥印,那些低洼处的树木仍然泛出顽强的绿意……除了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些没来得及清除干净的淤泥散发出的水腥味,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于是,便想起一位哲人的话:人,总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不知道那位栗发褐眼的哲人是从来没见过大自然的暴戾?还是把灾难带来的一切感触,统统转化成了一种诗化的激情?但这种通达,这种精神,却正是一个社会和民族不可或缺的力量。

  历史不会忘记,宕渠儿女经过三天三夜顽强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在7月26日全县抗洪抢险恢复重建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邓瑜华指出,在整个伟大的抗洪抢险战斗中,我们做到了组织有力、宣传有力、救援有力、保障有力!全县共组织了1.8万个人力,组成120个抢险分队分赴灾区应急,38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抗洪抢险,300余名武警消防官兵投入战斗!紧急转移群众17万人,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3万余人,出动车辆800余台次,抢运货物15万余吨,发放帐篷333顶,腾出公共避难场所100余处,免费提供方便面25万袋,火腿肠25万根,纯净水30万瓶。全县实现利零伤亡和零失踪,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又一个奇迹!

  我们不会忘记洪水泛滥时的可怖场面,不会忘记洪魔在我们身上撕咬过的伤痕。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应该警惕,但我们更应该铭记的,是洪水冲刷出的那些坚强、那些勇敢、那些感动……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帧帧刻录着党旗飘飘、领导率先的画面,那一幅幅记录着众志成城、英勇抗洪的场景,那一个个聚焦的慷慨捐赠、踊跃相助的镜头,必将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                         ·陈平 何倔舟·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