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渠县旅游>渠县介绍>详细内容

汉阙之乡——渠县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6-02 16:40:47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神州大地上,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物是什么?汉阙。那末,汉阙分布最集中而又最多的地方在哪里?渠县。所以,这片古老而凝重的土地被称作中国汉阙之乡。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西麓,达州市的南大门。全县137万人。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50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渠江镇。这片灵山秀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和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
早在新时期,这片土地上便有了人类的活动。殷商时期賨人(板楯蛮)在现在的土溪城坝村建立了賨国都城——賨城,公元前314年置宕渠县,辖区5万平方公里,后在渠江镇置县、郡、州治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也是巴渠文化的发祥地。到明代洪武9年改称渠县。宕渠人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六处七尊汉阙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汉墓,不少文物为川东北考古首次发现;渠县文庙和堪称蜀中牌坊之首的棂星门石牌坊,保存基本完好;守护台湾长达7年之久的副将王万邦墓,宏伟高大,工艺奇巧。全县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上等级的400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塑了早期著作家鶡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军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学家黎錞、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中外文人墨客及法国、日本、德国、美国、丹麦、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他们趋之恐后,赋诗献词,张其钟灵毓秀之美,扬其地灵人杰之盛。称道“渠县OK,汉阙OK!”
渠县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川陕省的一部分。1933年10月2日中共渠县县委、渠县苏维埃在贵福建立。下属10个区,70个乡。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在这里指挥过有名的营渠战役和苏区的革命活动。渠县苏区人民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数千名贫苦民众参军参战,两千余人献出宝贵生命。红军战略转移后,苏区人民同卷土重来的反动势力展开殊死斗争,160余人倒在屠刀之下,文必达等英烈永远活在老区人民心中。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得到广大群众的保护。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对今人和后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县委决定在原县苏维埃机关旧址——贵福镇小学后面的八台山修建渠县苏维埃纪念馆。该馆占地30亩,展馆1107平方米、革命文物270余件,建有营渠战役纪念碑、红哨亭、红星桥等。原国防部长、老红军张爱萍将军题写了“渠县苏维埃纪念馆”馆名,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老红军魏传统题写了“营渠战役纪念碑”碑名,公安部原副部长、老红军于桑撰写了纪念词。集纪念、参观、游览于一体的渠县苏维埃纪念馆是渠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巴河、州河在渠县三汇合流,浩浩渠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取道邓小平故乡——广安,汇入嘉陵江,下连长江;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在三汇分道而行,接通全国铁路大动脉;国、省、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完善的水陆路已构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87000多门,移动用户10余万户,电信环路传输已遍及全县各地,信息传递迅速通畅。
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渠县矿产资源丰富居川东之首。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澎润土为上乘建筑材料,其中石灰石炭酸钙含量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岩盐、钾盐、石膏、菱青石、煤及水力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华蓥山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改工程第一台机组2005年12月投产发电,现已投入500KV输变电站及2×60万千瓦项目等项建设之中。华电将成为四川七大电源之一和川东地区最大的电煤基地。川东水泥有限公司将新上日产4000吨熟料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和60万吨盐化工项目。风洞子航电工程附岸工程已动工。富源矿产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于去年底投产。升华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生猪产业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三大工程,万头PIC种猪场建成,去年8月下旬已投产。八仙桥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万头LY——YL种猪场顺利开工。五年内,通过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扶植开发、建设,县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形成以电力为优势产业,以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
推行农业科技入户,做好粮、油、花、果四篇文章。渠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之一,拥有生物资源90余科,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和竹业基地县。尤以黄花品质最优,居全国同类产品榜首。去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7.23万亩,比上年增加4975千亩,全年粮食总产57.49万吨,比上年增加17196吨;油菜面积18万亩,总产2.3万吨,同比增长3.9%。全面实施“五个一万”工程,即建设万亩黄花示范基地、万亩柑桔示范基地、万亩超级稻示范基地,万头PIC种猪繁育基地、万头LY——YL种猪繁育基地。现有精米加工厂、金隆植物油厂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全县专业技术协会150个、专业大户30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70个,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0余万人次,完成劳务开发37万,不失为全省劳务输出大县。
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疏缓老城,开发东区,打通出口,综合整治”的思路。投资4200万元对渠城老城区主要街道和进出亮化、美化,加大城管联合执法力度,城区面貌大为改观,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投资2.52亿元实施的渠城西区广场片区,建成一期商品住房9.43平方米和占地4万平方米的万兴广场及购物中心,圆了渠县人民的“广场梦”。西山花园小区和南大街旱桥片区两项综合开发项目即将竣工。渠城渠江两岸东、西岸堤防工程已开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滨江县城正在崛起。
抓住“人才培养,素质兴校”这个重点,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2005年本科上线1324人,其中上重本线302人,改变了渠县连续八年无人考上北大、清华的历史。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共资助、奖励30名贫困大学生,17名优秀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渠县中学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三汇中学为省重点中学。建构了优质高中相互竞争的机制。加大了学校排危力度,投资3377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6.9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6.01平方米。
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基层文化。土溪、三汇等4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特色文化之乡。全县60个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充足本地,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市乡利用民营经济,建造了颇具规模的文化大楼,广泛开展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文艺创作、科普宣传,让农民群众各取所需,各享其乐。2003年,渠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2004年,被省政府名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
近些年来,渠县的作家、艺术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雕刻等形式的作品2000余件,文化艺术书籍出版108部,(其中出版社出版61部,内资出版47部)。在渠县时期的邓秀虎,奉献了天下人无以伦比的5件微书珍品,被誉为“微书大王”;与周克芹、李一青并重的杰出乡土作家贺享雍10年出版文学著作17部,两度获四川省文学奖;作曲家陆城去年捧回音乐“金钟奖”;歌曲作品登上央视、省台。渠县儿童画以实施文化部蒲公英工程的成果享誉中外,取得数十枚金牌、银牌;以中小学为依抚的校园文学社、文学创作基地达63个。县政府设立“渠江文艺奖”,每5年奖励一次德艺双馨、贡献突出的文艺工作者及优秀作品,并对已经发表的优秀文学进行分段集成。已出版《渠县文学作品选》发行19省(市、区)即将出版《诗文渠县》,将由新华书店面向全国发行。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作家杨牧函中称道“近几年渠县的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在县市一级的作协中,应是最富成效的……渠县是有潜力的,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定将成为文化大县、文学强县”。县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图书、报刊、缩微制片、视听文献藏量总和近10万册(件),共收藏地方文献、乡土著作3251册。配置电脑36部,面向全县读者,开设了集网络、电子出版物阅读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阅览室。农村电影“2131”工程开始实施,力争做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让500个行政村,全年放映6000场电影。近来,已在渠北、中滩、李渡等地村社开展放映活动。
节日文化活动非常活跃,龙舞、狮舞、彩亭、耍锣、彩船、旱船、金钱棍、抬总爷、高跷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纷纷登场,各显风彩。其中彩亭已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市、省通过,已报文化部。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城区新增电视用户3026户,农村新增用户5247户,乡镇光纤联网10480户,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050户,完成自然村“村村通”214个,广播通讯率、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9%、98%。
全县广泛开展了以农村党支部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带动和谐新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三”党建主题活动。首批以清溪场、望江、静边、中滩、渠南为重点的14个乡镇9860户,按照“庭园生财、房屋生辉、人际生和、环境生美”的思路,共修连园路、便民路3560条、1.6万米,硬化院坝682户,新建沼气池960口,维修、新建人工井2427眼,改厨、改厕、改圈400户,户居美化3430户,新建成片经济园林2100个、2400亩,建“支部+协会”306个,发展会员11290人,带动农户2780户,覆盖面达61.1%。
县城座落在渠江两岸,1.8平方公里,城市居民20万人。一个城市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窗口。县委、县政府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2005年初向群众承诺的10件实事已经圆满完成。整治了种子公司仓库至流江中学的公路;修好四合社区到老营渠路的社区道路;实施红层找水工程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开工建设渠县垃圾处理厂工程;实施渠城饮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一期工程;美化、亮化石子岗隧道、渠江大桥,亮化步行街;多方筹资,把全县应由财政负担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保留津贴纳入综合财政预算;在全县村干部推行“财政补贴入农保”,启动渠城环境绿化工程;开工建设渠县综合性体育馆。部门、乡、镇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向群众承诺的实事、好事。全县上下坚持“横下心来抓建设,甩开膀子干实事”,努力朝着“电力资源大县,生猪质量工程示范县,川东一流滨江县城,四川经济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而创新奋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