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渠县旅游>渠县介绍>详细内容

賨国故都汉阙之乡——四川渠县

作者:余俊华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5-03-27 13:40:46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渠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与广安、南充、巴中相邻。达成铁路及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襄渝铁路纵贯南北。巴河、洲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入渠江纵贯全县,经嘉陵江流入长江。

  渠县是古賨文化发祥地。殷商时期古賨人在渠县城坝建立了賨国都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渠江流域造就了秀美的山川和江河自然风光。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风光神奇秀美,红色文化灿烂辉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汉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四川省彩亭艺术之乡、四川省呷酒之乡”,享有“賨国故都”的美誉。

  近年来,渠县着力打造“賨人文化、汉代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新农村民俗文化”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川渝颚陕’结合部黄金旅游线目的地和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以渠县賨人谷景区为代表的賨人文化旅游线路。以渠县賨人谷AAA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涵盖全国唯一的渠县賨人文化陈列馆、賨人穴居部落遗址、賨人山寨和渠县城坝遗址(賨国故都)。

  ——以渠县汉阙为代表的汉代文化旅游线路。由渠县汉阙公园、渠县六处七尊汉阙和全国唯一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组成。

  ——以三国大将王平故里为支撑,与渠县贾家寨、渠县八濛山遗址公园形成的三国文化旅游。

  ——以渠县苏维埃纪念馆、营渠战役纪念碑为中心,与营渠战役纪遗址和柏水湿地公园形成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以马鞍山生态公园为主体,与渠南、中滩等乡镇民俗文化和生态园区相结合的新农村民俗文化旅游线路。集中展示以三汇彩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艺术;以刘氏瓷胎竹编、宕府王呷酒等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商品。

  渠县六处七尊汉阙占全国现存于地面29尊的四分之一;渠县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汉墓,不少文物为川东北考古首次发现;渠县文庙保存基本完好的棂星门石牌坊堪称蜀中牌坊之首。目前渠县现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上等级的400余件。有关历史文化遗址还在不断发现和发掘中。丰厚的历史文化铸塑了早期著作家鶡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军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学家黎錞、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中外文人墨客及英、法、日、美、德等多国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1933年9月,由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渠县贵福发起“营渠战役”,一举打败守敌杨森二十军6个混成旅2万余人,攻下渠县北部,解放渠县,营山、蓬安大部分地区根据地向南扩延百余里,取得了重大胜利。“营渠战役”作为红军反敌六路围攻三大战役之一,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和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营渠战役”胜利后,红军建立了渠县苏维埃政府,下属10个区、70个乡。苏区人民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数千贫苦民众参军参战,2000余人英勇牺牲。为瞻仰先烈,渠县收集整理了大批革命文物,建了渠县苏维埃纪念馆、营渠战役纪念碑和营渠战役遗址等设施。原国防部长、老红军张爱萍将军题写了“渠县苏维埃纪念馆”馆名,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老红军魏传统题写了“营渠战役纪念碑”碑名。

  渠县遗存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龙舞、狮舞、彩亭、耍锣、彩船、旱船、金钱棍、抬总爷、高跷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纷纷登场,各显风采。其中三汇彩亭、渠县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渠县呷酒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用慈竹作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到了唐代,渠县竹编业已经很发达了,人们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等等,生产生活离不开竹。至清代,渠县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成为朝廷贡品。因此,渠县竹编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余俊华)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