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强音 | 县委书记王飞虎:特色高质量发展 走在类区县前列
渠县网APP
分享
1月18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了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抓好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十个方面工作。对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省人大代表、中共达州市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
川网新闻·首屏新闻达州1月20日讯(魏鑫 记者 邹辉 余开洋)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今天正按照“对标百强、西部一流、类区引领、创副先锋”目标引领,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探索县域特色高质量发展渠县模式,阔步前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
王飞虎在有庆镇调研现代农业园区
把握“三新一高” 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记者:这次省“两会”提出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请问渠县是如何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更好谋篇开局的?
渠县东城
王飞虎:在“三新一高”背景下,我们坚持辩证和全局思维,深度动态把握县情,正确看待渠县在人口、资源、区位、生态等各方优势,积极抢抓国家战略、区域协作、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和机制创新、政策窗口期等叠加机遇,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企业承载向园区承载转向,优秀骨干企业支撑向产业链、产业集群支撑转向,人口优势、人口红利等向资源红利、创新红利转向,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向,破解国土政策土地约束、产业政策能耗约束、环保政策“双碳”约束、财税政策“债务”约束,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突出特色和优势 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渠县连续3年获评“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在高质量特色发展上一马当先。那么下一步,渠县将如何巩固现有成绩,再攀高峰?
王飞虎: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要做强县域经济,必须突出特色和优势,走好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达州市五次党代会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渠县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中国西部一流绿色经济强县”发展定位,为渠县特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今后工作中,渠县将聚焦“一地一都一强县”,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
渠县汉阙
一是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渠县文脉厚重、文化灿烂,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七张全国名片,城坝遗址获中国考古最高奖——“田野考古一等奖”,三汇彩亭、刘氏竹编入选国家级非遗。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赋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事”思路,统筹推进文化传承、文物考古、文创产业、文旅融合、文艺创作、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打造践行新思想新理论高地、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全国巴文化融合发展高地、文明和谐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艺精品高地“六个高地”,让文化成为推动现代化渠县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鲜明标识。
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
二是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轻纺服饰产业是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外向型产业、时尚产业、关联产业,呈现出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产业带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渠县籍从事轻纺服饰企业家有500余位,轻纺服饰产业工人有10余万。我们将轻纺服饰定位为首位产业,举全县之力扩大规模、壮大集群,目前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建成标准厂房35万㎡,入驻企业38家,嘉源安踏、森马服饰等一批品牌企业抢滩登陆,成功创建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三年成“城”、四年成“名”、五年成“都”思路,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升级、龙头企业引培、智能绿色制造、质量品牌增效、配套能力提升、时尚文化塑魂”六大工程,确保到2025年轻纺服饰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规上企业100家以上,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知名品牌服装制造基地。
渠县新市蜂糖李基地
三是建设“中国西部一流绿色经济强县”。近年来,渠县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出台创新驱动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双碳”引领建设中国西部一流绿色经济强县2个《决定》,六度荣膺中国西部百强县,2021年进位至44位,为建成“中国西部一流绿色经济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背景下,渠县将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用好改革、开放和创新“新三驾马车”,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做强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两个翅膀”,保障粮食、能源和供应链产业链“三大安全”,坚决破除传统发展模式这一“路径依赖”,加快打造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绿色低碳体系”,夯实绿色生态本底,构建绿色发展城乡格局,确保到2025年GDP达到800亿、力争1000亿,全力当好达州融入双城圈“桥头堡”。
聚焦“五大振兴”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位破局
记者:据了解,渠县是农业大县,在脱贫攻坚时期曾连续五年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去年又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四川省委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那么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渠县作出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呢?
王飞虎:一直以来,渠县深刻把握三农工作“国之大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四个优先”,围绕“20字”方针,聚焦“五大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位破局。
渠县中滩天山村新村新貌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组建乡村振兴局、推进服务中心,建立“乡镇每月拉练、片区双月比拼、全县季度推进”机制,开播“乡村振兴书记论坛”,推行“双马奖”“逆排名”等制度,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二是强化成效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3万名财政人员持续结对帮扶,确保帮扶力量不断档、工作不掉链。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一户一策”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3500家,发展乡村车间27个,促进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天下渠商”反哺家乡,组织22家商(协)会、企业结对帮扶44个重点村。
李馥镇凤凰新村油菜花基地
三是筑牢产业支撑。按照“流域、轴线”理念,打造3个流域、6个轴线示范带,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4个,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增”,生猪年出栏突破100万头。依托谢华安院士科创中心、中化农业MAP服务中心,开展“粮芯片”“猪芯片”和农业装备技术攻关。坚持“四化”联动,将农产品精深加工纳入“一首两重”主导产业,引进中顺洁柔、华西希望等涉农“三类500强”企业4家,2021年产值突破100亿。
四是综合施策治理。开展“基层治理模范县”三年创建行动,打造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四清四美”百日攻坚行动,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672户,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59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社区)310个。
渠县农田建设
五是大刀阔斧改革。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出台“1+24+1”工作方案,印发指导性文件10个。组建“2+12”紧密型医共体,整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0%。优化校点布局,推行“名校+”“教学联盟”模式,构建“1+10”寄宿制学校示范区,教育改革位居全省第7,省财政厅、教育厅给予500万元奖励,另匹配“两项改革”专项资金4686万元。科学划分县域片区,编制“一核六区八支点”片区划分方案,引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纵深推进。
乘势而上 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渠县
记者:刚才听您谈到了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渠县,请您描绘一下未来是怎样的一副愿景?
渠县文峰山公园
王飞虎: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渠县是我们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向共同富裕迈进”这一伟大征程中接续擘画的宏伟蓝图,是我们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强”,就是经济实力强、发展动能强、核心竞争力强;“富”,就是物质富有、精神富足、生活富裕;“美”,就是城乡融合美、生态环境美、人民心灵美;“高”,就是发展质量高、开放水平高、治理效能高、生活品质高、文化品位高、文明程度高。到2025年: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首位产业集群集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全局分量明显提升,挺进“西部百强县”前20;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空间加快拓展、人口加快集聚、功能加快完善,资源承载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捷度全面增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枢纽功能大幅提升,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运输方式更加多元、交通出行更加智能、客货集散更加快捷、辐射区域更加广阔;创新能级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供给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基层基础更加稳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渠县、平安渠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