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政协渠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征集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作者: 来源:渠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4-11-25 17:30:30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位委员:

为做好十五届五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进一步发挥提案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中的重要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围绕中心,精准建言献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聚焦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昂扬奋进之姿、建设福美渠县”发展主题,紧盯“晋位西部百强、奋进全国百强”总体目标和“三高地、三福地”发展定位,聚焦我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有分量、可落实的提案。

二、提交提案的注意事项

(一)规范撰写。提案案由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通常格式是“关于XXX的建议”或“关于XXX的提案”。提案内容必须客观真实,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并坚持一事一案,一件提案以不超过1200字为宜,需要说明的相关情况可作为提案附件一并提交。

(二)积极提交集体提案。县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和各界别,要发挥好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和集体智慧,提前谋划,专题调研,精心撰写,提出2件以上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集体提案。县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大会发言形成的重要建议转化为集体提案。

(三)严格联名。提倡委员开展联合调研、集体讨论、集体研究,联名提交提案。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应向联名者说明提案情况,避免随意联名、力戒盲目联名、杜绝被联名,发起人作为第一提案者,签名列于首位。

三、提案提交时间及方式

(一)提交时间。为切实做好十五届五次会议提案工作,为审查立案预留充足时间,请广大提案者尽早准备提案,尽量在会议开幕前提交完毕。会议期间临时动议的提案,须经调查研究后再提交。闭会期间提交的提案,将按平时提案进行处理。

(二)提交方式。为深入推进提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促进无纸化办公,所有提案全部通过县政协提案管理系统在线提交,不接收纸质提案(含手写稿和打印稿)。同时,全面推行提案答复后在线反馈。

1.通过电脑端网页提交。登录渠县人民政府网站(“公众参与”栏目http://www.quxian.gov.cn/news-list-gzcy.html)政协提案管理系统(http://ta.dzzx.gov.cn:88/)(初始密码qx123456),可在线提交、管理、查询提案。   

2.通过其他方式提交。若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在线提交的,可以邮件形式提交(1039486283@qq.com),提交时请注明提案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提案委联系电话:0818—7226003 ;办公地址:渠县渠江街道营渠路159号。

附件: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目录

政协渠县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11月25日

附件

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目录

一、经济建设类

1.关于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高地的建议

2.关于建设西部轻纺服饰产业集聚高地的建议

3.关于建设兴业兴商的投资福地的建议

4.关于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的建议

5.关于做强特色产业的建议

6.关于做新传统产业的建议

7.关于做大新兴产业的建议

8.关于做实园区载体的建议

9.关于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10.关于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11.关于做响“土特产”品牌的建议

12.关于推动集体经济强筋壮骨的建议

13.关于推动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的建议

14.关于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15.关于推动创新赋智赋能的建议

16.关于加力盘活闲置土地的建议

17.关于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的建议

18.关于做优产城“双区”的建议

19.关于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

20.关于打造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建议

21.关于打造成渝制造业产业配套协作基地的建议

22.关于建设四川省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议

23.关于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建议

24.关于健全数实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议

25.关于建立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机制的建议

26.关于优化“一区多园”产业空间布局的建议

27.关于优化国企定向支持机制的建议

28.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29.关于加快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的建议

30.关于构建渠城夜游消费场景的建议

31.关于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32.关于激发农村要素活力的建议

33.关于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

34.关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建议

35.关于完善“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议

36.关于拓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通途径的建议

37.关于推进“共同富裕”村级试点的建议

38.关于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的建议

39.关于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建议

40.关于深化县属国资国企改革的建议

41.关于探索设立现代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建议

42.关于深化区域协调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

43.关于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议

44.关于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建议

二、政治建设类

45.关于统筹推进“五治融合”的建议

46.关于建强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议

47.关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议

48.关于推进园区“减行政事务”专项改革的建议

49.关于创新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的建议

50.关于优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支持政策的建议

51.关于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和技术工人评价制度的建议

52.关于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的建议

53.关于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建议

54.关于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的建议

55.关于完善见义勇为制度及法律援助机制的建议

56.关于构建涉企“一站式”法治服务模式的建议

57.关于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的建议

58.关于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布局的建议

59.关于健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机制的建议

60.关于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措施的建议

61.关于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议

62.关于推动“强社惠民”改革的建议

63.关于健全基层治理与信访源头治理融合互动机制的建议

三、文化建设类

64.关于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建议

65.关于擦亮“阙里賨都·福美渠县”文旅品牌的建议

66.关于持续丰富“宕渠八景”内涵的建议

67.关于积极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建议

68.关于深入挖掘巴賨文化内涵的建议

69.关于繁荣优秀民间艺术的建议

70.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71.关于培育壮大“宕渠作家群”的建议

72.关于开展非遗活态传承的建议

73.关于建立巴賨文化宣传推广矩阵的建议

74.关于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建议

75.关于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的建议

76.关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建议

77.关于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78.关于加强基层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79.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改革的建议

80.关于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工程的建议

81.关于实施旅游商品研发工程的建议

82.关于打造巴賨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建议

83.关于有效发挥“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的建议

84.关于创新乡风文明建设机制的建议

四、社会建设类

85.关于建设安逸安心的民生福地的建议

86.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智能化、智慧化转型的建议

87.关于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建议

88.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建议

89.关于推进医疗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建议

90.关于完善物流枢纽布局和功能的建议

91.关于打造达州国际陆港枢纽门户的建议

92.关于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的建议

93.关于持续抓好教学评价改革的建议

94.关于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建议

95.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96.关于做实“名校+”“教学联盟”的建议

97.关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

98.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99.关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建议

100.关于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的建议

101.关于完善一体化外出务工服务体系的建议

102.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改革的建议

103.关于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的建议

104.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

105.关于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106.关于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建议

107.关于规范民营养老机构管理的建议

108.关于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的建议

109.关于推进城乡供排水县域内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110.关于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犯罪打击体系的建议

五、生态文明建设类

111.关于建设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的建议

112.关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113.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建议

114.关于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115.关于完善城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的建议

116.关于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议

117.关于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建议

118.关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119.关于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的建议

120.关于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议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