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抓住群众信任的基本面
渠县网APP
分享
从擦亮“窗口”开始
江苏苏州 王生坤
让群众路线真正走进群众中间,关键是看群众有没有得实惠、是不是满意。作为党政机关的“名片”,窗口单位与群众沟通最多、联系最频繁。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就要从擦亮窗口单位的工作作风开始,从改变窗口单位的一些陋习开始。
目前,窗口单位仍是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些地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毛病尚未痊愈;一些同志把服务当成权力,把自己当成“老爷”“管家”,对群众吆五喝六,总让群众感觉是在求人办事。如果窗口作风解决不好,如何让群众相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心诚意?
擦亮“窗口”不是空话。窗口单位要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如果窗口单位的同志能多些微笑、少些冷淡,多些热心、少些不耐烦,就能让群众对不良作风的印象有所改观,就抓住了群众信任的基本面。
行动是最响亮的语言。群众从干部行动中感受到新风扑面了,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警惕“开门”成“闭门”
重庆合川 司道旺
平日里,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喜欢和有业务对接的下级单位联系,打交道也倾向于选择自己认识的群众。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些人担心群众言辞过于激烈而让领导“下不了台”,依然找“熟人”参与活动。局限在熟人的小圈子,开门办活动实际上变成了闭门办活动,不仅违背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初衷,同样会让广大群众心灰意冷。
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搞体内循环,必须坚决避免内外“两张皮”。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关键就要敞开大门、虚心纳言,领导干部尤其应当戒除熟人依赖心理,主动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感受不同的生活,了解不同的看法。
领导干部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仅有利于打开工作视野,也能让群众从领导干部听真话、付真情、重真实的良好作风中,真正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为民诚意。因此,让更多的群众进入领导干部的交往圈,才能真正形成干群之间的同频共振。
摒弃“形式”最关键
山东济南 杨松杨
一些地方出现“党内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根源在哪里?群众参与不热情、态度不积极,并不代表他们不欢迎教育实践活动,恰恰是活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把“百姓之事无小事”挂在嘴边,办个证、修个路却百般拖延,群众怎不敬而远之?下基层调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毫不在意的姿态,群众怎会感受到纠风整纪的诚意?“最期盼的是解决问题,最担心的是形式主义”。扫除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干部才能树立公信,老百姓才会打消心中的疑虑。
消除形式主义,就要从细处着手,从严上要求。开展活动必须围绕群众需求来展开,聚焦群众痛点来进行。听取了群众意见,就要去积极落实;获悉了群众吁求,就要去主动反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惟其如此,才能让群众在活动中看到成效、感到满意,才能吸引他们主动加入到活动中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8日 05 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