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抓重建 全力争创示范县
渠县网APP
分享
科学统筹抓重建 全力争创示范县
渠县人民政府县长 苟小莉
渠县位于四川省东部、渠江流域核心区,幅员2018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是“賨人故里、古賨国都”,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9.18”特大洪灾后,奇葆书记率钟勉常委、光志常委第一时间亲临重灾区渠县,视察灾情,慰问灾民,指导重建,作出了“达州要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重要指示。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响亮提出“争当达州创建工作排头兵,把渠县建成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坚持“化危为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主基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超常之势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一、彰显特色搞规划。树立建精品、创特色的理念,形成了融科学性、发展性、前瞻性于一体的新村重建规划。一是体现科学性。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主任的创建工作委员会,聘请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和“5.12”灾后重建获奖单位组成精英规划团队,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体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融入区域特色文化元素和川东民居风格,科学规划了李渡乡狮牌村、文崇镇谭坝村、报恩乡清河村等35个新村聚居点,规划安置受灾户5599户。二是立足发展性。围绕灾后新村建设规划,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配套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合理调整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不断改善灾后新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受灾群众既能“住上好房子”,又能“过上好日子”。三是注重前瞻性。坚持新村规划“全域、全程、全覆盖”,做到与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新村总体规划、乡镇村庄规划有机衔接,科学构建“一主一副四支撑28基点”生态滨江城镇体系和新村建设体系,促进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二、围绕民生抓重建。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强力推进灾后新村建设。一是优先抓城乡住房重建。围绕35个灾后新村聚居点,整合民政、扶贫、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等项目和资金,规划布局5大灾后新村建设示范片,形成以片带面,全面推进新村建设的格局。坚持规划引导,落实补助政策,协调信贷支持,实行建材特供,动员社会参与,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35个新村聚居点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52户完成主体工程,可望10月底基本完成重建任务。二是突出抓产业恢复重建。按照“重建带动、投资拉动、三化联动、产业支撑”的思路,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黄花、蔬菜、柑橘、花椒、畜禽等优势产业,新增种植基地1.6万亩、养殖小区13个。牢固树立开放合作理念,扎实开展灾后大招商活动,总投资22.5亿元的川东·渠县商贸物流城、华西希望·特驱30万头生猪和30万吨饲料加工、渠县賨人谷主题文化酒店等3个产业项目成功落户我县。先后两次举办以灾后重建项目为主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24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0亿元。三是重点抓基础设施重建。坚持功能恢复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国道318线渠县段、县城至重灾区报恩乡的公路改造加快推进,渠江城区段堤防工程建设和荣龙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刘家拱桥中型水库建设、大义和白兔两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渠城东桥头至李渡狮牌村公路改造基本竣工,总长280公里的35个灾后新村聚居点至县、乡主干道连接公路建设陆续启动,沿江两条和县城三条“救灾生命通道”已完成规划,其中北城“救灾生命通道”已开工建设,国道318线、渠城东桥头至李渡狮牌村道路绿化即将结束,全县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全面铺开。
三、创新机制强保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以机制创新推动重建加快。一是创新帮扶机制。建立县级“四套班子”领导灾后重建包片和县级部门对口帮乡(镇)责任制;择优选派1026名机关干部到236个重灾村蹲点帮扶,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二是完善整合机制。采取“灾民自筹一点、亲友帮助一点、银行借贷一点、业主垫支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办法,多渠道筹措灾后重建资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统一管理,整合使用,集中投放。目前,共整合项目20项,整合资金2亿元。三是逗硬监管机制。坚持“群众参与、公开透明”原则,建立村民理财小组,从群众中选出代表对重建资金使用、物资调配、施工质量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督;严格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督,做到定期检查,实行张榜公布,及时整改问题,确保有限资金用在重建“刀刃上”。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在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的艰辛实践中,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争创“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在重建主战场锤炼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目前,已对110名机关(乡镇)优秀下派干部代表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其中26名特别优秀的予以了提拔重用。在关心帮助受灾群众的同时,探索建立了灾区一线党员干部人文关怀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大家“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灾后重建激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