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学习科学发展观要避免三个误区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强在深入基层财政工作调研时强调:各级财政工作务必持之以恒地切实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实践中,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思想上避免三个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强调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否认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但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的误区在于,人们把发展简单地理解成为了“GDP增长”,而这种GDP崇拜也把经济带入困境:当污染大大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时,经济的发展开始呈现后继乏力的现象。实践证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转变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提倡追求绿色GDP,强化又“好”又“快”的理念。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方面,“好”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如果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快”不仅不能持久,还会出现问题。靠拼资源,拼消耗,速度一时会快起来,但最终会因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生态恶化而后继乏力,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只有质量好、效益高的“快”,才是可持续的“快”,才是真正的“快”。我们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在“好”上下功夫,抓落实、见成效,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的良好循环运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平衡关系。“发展能快就不要慢”,这是总结我国几十年经验提出的一个正确命题。在结构优化、效益增长和能耗降低基础上快速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速度。换言之,既要整体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促进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目标的增长;既要统筹考虑社会承受力、生态承受力、资源承受力,又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
误区二:把以人为本曲解为人本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充分体现的我们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鲜明政治立场。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个人为本,不是抽象的人本主义。有的人把人抽象化、虚拟化,嘴上讲以人为本,实则对人漠不关心,根本不关心现实人的利益,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的还把人客体化,仅把人单纯当成被同情、被接济、被救助的对象,而不把人当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等等,这些理解和认识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如果付诸实践必然陷入一连串的误区之中,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正确理解了以人为本,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误区三:把科学发展观口号化。当前存在于个别股、室、所和部分干部职工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有些人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则是仅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加以运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接受,实践上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现实看,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就要走出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们的实践行动中……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才能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蒲渠林)
误区一:强调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否认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但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的误区在于,人们把发展简单地理解成为了“GDP增长”,而这种GDP崇拜也把经济带入困境:当污染大大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时,经济的发展开始呈现后继乏力的现象。实践证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转变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提倡追求绿色GDP,强化又“好”又“快”的理念。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方面,“好”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如果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快”不仅不能持久,还会出现问题。靠拼资源,拼消耗,速度一时会快起来,但最终会因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生态恶化而后继乏力,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只有质量好、效益高的“快”,才是可持续的“快”,才是真正的“快”。我们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在“好”上下功夫,抓落实、见成效,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的良好循环运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平衡关系。“发展能快就不要慢”,这是总结我国几十年经验提出的一个正确命题。在结构优化、效益增长和能耗降低基础上快速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速度。换言之,既要整体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促进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目标的增长;既要统筹考虑社会承受力、生态承受力、资源承受力,又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
误区二:把以人为本曲解为人本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充分体现的我们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鲜明政治立场。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个人为本,不是抽象的人本主义。有的人把人抽象化、虚拟化,嘴上讲以人为本,实则对人漠不关心,根本不关心现实人的利益,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的还把人客体化,仅把人单纯当成被同情、被接济、被救助的对象,而不把人当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等等,这些理解和认识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如果付诸实践必然陷入一连串的误区之中,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正确理解了以人为本,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误区三:把科学发展观口号化。当前存在于个别股、室、所和部分干部职工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有些人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则是仅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加以运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接受,实践上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现实看,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就要走出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们的实践行动中……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才能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蒲渠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