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恩如甘霖 滴滴润民心——渠县农业局抗旱工作侧记
渠县网APP
分享
4月25日,阳光明媚。
然而,我和同事们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渠县农业局刚刚组织全局职工向芦山地震捐款完毕,随即召开了旱情工作紧急会议。
会上,杜克云局长神情凝重,简短传达了24日夜晚召开的县委常委会议精神——我县已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抗旱救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紧接着,部署了全局抗旱工作:深入旱区进行水源摸底,我们的堤灌站必须全速运转起来、协调丰水区向贫水区送水、被承包的水库、堰塘、渔塘必须无条件放水保证人畜供应;做好旱情统计,特别是秧苗死亡统计,拿出改种旱地作物或其它作物的技术指导意见;不惜人力物力保护我们的产业示范园;安抚民心,让百姓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看到我们农业人的身影……会议很短,然而工作很快布置下来。8个抗旱小分队迅速成立!局领导及党组成员担任队长。技术专家、场站所职工、60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农技人员行动起来……除等待旱情汇报及有其它工作安排的同志呆在机关,我局800多名职工几乎倾巢而出,纷纷奔赴抗旱前线。
我不是抗旱小组成员。然而,望着忧心忡忡的领导,我猜想,形势肯定十分严峻!于是,我跟下去的同事协调,请求同往。他们告诉我,局里所有车辆已派出,很多同事都是自行坐车下去。我若要去,自己坐班车。
我也坐不住了……我也要到基层去!
去那儿呢?我决定回远房大爷爷家所在的流溪乡千丘村,该村地势高低不平,基本靠天吃饭,旱情肯定特别严重。当地流行着这样一首农谚:
千丘田,千丘田,半方石头,半方田;下了三天毛毛雨,水漫山水漫田;出了三个大太阳,火都点得燃。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然而当我下了车,改乘村民的摩托一路前行时,透过漫天飞扬的黄土,眼前的一切还是揪痛了我的心:由于干旱,本该秧苗青青的农田,已经裂开了一道道黑色的裂缝;千丘榜、沙荡湾、观音岩好几口常年蓄水的大堰塘完全枯涸了,象一块块褐色的伤巴;村前那条清冽冽的小河,已完全断流;村民门前那一簇簇郁郁葱葱的翠竹林枯死了将近一半……旱情,如此触目惊心,在我记忆里从不曾有过!我的父老乡亲,该是何等的恐慌?
抵达大爷爷家时,天已经黑了。吃过晚饭,长辈们得知我回来了,都陆陆续续来看我。大家便开始围坐在电视机前,享受一天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乡亲们围着我问这问那,关心我的工作可好,家庭可好,母亲在蓉生活可好……令我奇怪的是,对于此次旱情,大伙显得相当平静,并没向我诉苦。
而旱情比我想象的还严重——甭说庄稼,人畜饮水都很恼火了!家家户户的机压井已没有一滴水。为此,他们要到相当远的东安乡石垭村一口古井里排队挑水。
我终于忍不住问:“今年干得这样恼火,秧子都插不上,你们不慌?”
有位乡亲正要作答,这时候,渠县新闻开始了。新闻里陆续切出一幅幅这样的画面:王书记、苟县长深入乡村察看旱情,并要求随行的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同志要采取有效措施,打好抗旱攻坚战;我局申请了147万专项资金购买设备抗旱保春耕,部分村民正欢喜地领取春灌设备;我们的一座机电提灌站正把白花花的河水源源不断地引进焦渴的农田;我们的农技专家正现场指导村民们抗旱保苗,并建议若干旱持续可以改种玉米等其它耐旱作物……大家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机,生怕错漏了每个画面,而当晚的新闻也几乎与抗旱救灾有关。新闻完毕,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看来,我们受了灾,上面是晓得的。县上的领导都亲自出来指导抗旱了……”
“那是,现在国家有钱了,我们受了灾,政府未必还会不管我们?”
“我听锡溪的一个亲戚说他们那里搞了个‘小农水’,不管天晴落雨,那是旱涝保收哦。”
“我看呐,县上不但要管,还要落实,你们农业局的干部就下来驻村驻点了嘛……”
我故意说:“其实我们来了也没用,又不能让天老爷落雨。”
“不一样,那可大不一样,你们来了,我们心里才有底。”
我笑了。是呀,我们来了,虽然没办法让老天爷落雨,让清凌凌的小河流起来,让井里冒出甘例的泉水,让枯死的禾苗复活。然而,我们来了,他们就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温暖。
听着大家的议论,我似乎已经明白旱情虽揪心,乡亲却不慌的原因了。方才那位乡亲接着说道:“你刚才问我们为啥子不慌,象这次地震,天塌了,地陷了,象7.18、9.18大洪水,大伙慌没慌?现在的政府,都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划盒子、做实事、我们慌啥?”
是呀,听到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慨,透过我县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抗旱救灾场面,我明白了:旱情虽令人揪心,民心却十分稳定。因为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党委政府,那里就有农业人的身影!
党恩如甘霖,滴滴润民心!(肖雪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