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人普办】渠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纪实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0-24 16:27:0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2010年5月,一个平凡岁月,渠县踏着轻快的脚步,与全国人民一起出发,开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征程。 

    5000多个人口普查员随即用思考的大脑和密集的脚步,仔细丈量盛事下渠县的山村沟壑,高高矗立起渠县崭新的人口丰碑。  

    已经8年在异乡过年,在广东汕头打工的马德琼,42岁,家住渠县静边镇关渡村一社。2010年7月,确定全家人国庆前夕回到渠县,一定要在家迎接入户登记的普查员,如实上报一家人的人口信息。  

    渠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串联起了遍布大江南北的渠县籍人。  

    一、位置定位:奔忙在县人普办  

    核心词汇:小事  

    从这个火红的五月起,渠县的会议几乎都集中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来:动员大会、部门协调会议、业务培训会议、宣传会议。渠县统计局办公室同时成为了人口普查办公室。办公室原有工作人员本来就只有三个,一个外出学习,剩下的就只有主任张定国和年迈50岁的大熊。人口普查工作一开始,大熊整天守在办公室,不放过每一个来电来访,不落下每一次乡镇和部门的人普资料收集。一旦有同事在办公室打印东西的空隙,他就连忙交代几句,站起来小步跑到县委、县政府的收发室以及有关部门去接收和送发各种文件。张定国就不得不连轴转:白天跟局领导到县政府找主管县长协调人普会议事项,到邮局、移动联系短信宣传,到宣传、教育等部门确定上街宣传方式和时间,到了晚上,大家都下班了,他才打开电脑,全速赶写相关的人普文件:从普查方案到县长讲话,从动员大会伊始的每一条信息到普查物资分配的安排表,他都井然有序地一字一字地录入、成文,然后打印出来,等待领导审核签订后编辑文号,打印出来或者直接送达领导。那时,白天喧嚣、人来人往的办公室变得异常安静,只听见他有力地敲打键盘的声音。平常日子每天比他走得更早比他回家更晚的妻子到了晚饭时间,通常会给他打个电话,得知他还在加班,便安静地挂了电话。在悄然的忙碌中,习惯了要将当天事情做完才下班的他变得一次又一次的晚归。时间慢慢地过去,6岁的女儿想跟爸爸说说话的愿望也愈来愈强烈,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妻子便专门安排出时间,带着放学后的孩子到办公室来看看他。看见爸爸的状态依然在工作上,女儿知趣地拉着妈妈的手回家去了。  

    人口普查一段时间以来,到了凌晨两点,大熊总是要醒来,心慌,六神无主似地,有时头昏目眩,有时浑身无力。他想是不是太累了,请假休息几天就好了。天一亮,他又习惯性地醒来,如果他请假了,办公室张定国同志一个人又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子。于是,他再一次到了单位,看见张定国同志匆匆忙忙地,他想算了,等几天再说吧,这样犹豫着,该做的事情依然抓紧时间就去做了。这样一坚持,一拖,忽然有一天,他在办公室站起来就晕倒了。最欣慰的是,同事熊明同志得知后立即通知了在县医院做医生的老公。医生赶到后,紧急施救。一查吓一跳,大熊竟然患有高血压,自然要治疗。领导得知后,也叫大熊休息。但是,大熊不,醒来后直接就到办公室。哪怕守住电话,也能减轻一下办公室工作的负担,他这样想。不过,到了晚上下班后,他还是到医院去输液。有一次他下班很疲倦,回家吃了晚饭躺在床上就睡着了,等到醒来,已经凌晨三点过了,为了不耽搁白天上班,他当机立断到医院输液,输完液刚好天大亮了,他便直接到了单位。  

    人口普查在大熊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天几乎都是很繁琐的小事儿:接待来电来访、打印、资料文件上传下达及其整理、定盒饭、交水电费、打扫卫生、办公用品采购和维修等等。但是,大熊生病了,竟然惊动了全体干部职工,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他的服务,他的存在。他住院仅仅耽搁了半天,大家都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定盒饭。  

    随着人口普查业务培训、摸底调查工作、入住乡镇指导、入户登记等工作的展开,因为普查人员极其紧张定国同志不得不每天下到联系乡镇、实地指导业务。每天无论多晚,他也一定要返回到局机关,把收集到的数据和反馈到的资料变成信息及时报送。随着数据录入工作的逼近,绝大部分电脑等办公用品被集中到更大的办公场地,在统计局机关上班的人愈来愈少,全县人口普查办公室随即被转移到离局机关3公里以外的场所。张定国同志和大熊每天就在局机关和人口普查办公室两个地方跑过去跑过来。  

    二、位置定位:行走在城镇村社         

    核心词汇:心坎   

    位于四川东部的渠县幅员2018公里,辖60个乡镇、493个行政村、62个社区,总人口居达州市第一,四川省第六。人口普查以来,统计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陆续到位的外来抽调人员随即成为了县人普办人员,县人普办在内部成立了综合业务控制、执法监督、文秘宣传等6个业务工作组并张贴上墙,每一个人对应的工作岗位和责任担子在墙上一目了然。  

    2010年7月,在人口普查筹备工作的关键阶段,渠县遭受了超历史水文记录的“7.18”特大洪灾袭击。洪水来势之猛、冲击强度之大、洪峰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见的。在这场洪灾中,渠县人普办的职工有11户、35人受灾,经济损失达73万元。县人普人在连续完成了5个昼夜的值班和7个昼夜的清淤工作后,不顾劳累不顾伤痛毅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人普工作中。  

    在这次洪灾中,县人普办职工白永波同志是重灾户之一。洪灾来临时,白永波全家正在重庆为年幼的儿子治病,根本无法及时返回渠县家中。结果,他家的财产无一件抢出,冰箱在洪水中漂浮着,衣服、棉絮统统被染成了黄色,墙壁、地板被裹上了厚厚的泥浆……,家中的财物无一幸免,全部浸泡在水中,无法使用的家具电器和衣物整整运出了两车,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就在全家匆匆返回渠县,刚刚来得及昼夜除去膝深的淤泥,清理污浊的墙壁,不得不清空所有报废的财物、水和电还来不及恢复的时候,全省人口普查业务培训会召开在即。白永波同志毅然安抚好家人,放下家事,向领导请求按原计划参加业务培训。也是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能陪伴在幼儿的身边,他把孩子疼痛无力的眼神深深地埋进了心坎儿深处。7月24日, 洪灾后的第六天,他和同事一道踏上了到成都的火车。回来后,他们担当起了全县人口普查业务培训的主要授课老师和业务质量控制的骨干,高质量地完成了业务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  

    随着人口普查的深入推进,8月,全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顺利选调完成、人口普查宣传声势浩大。9月,人口普查业务层层阶梯培训强势跟上,人口普查宣传再掀波澜。月底,普查区、普查小区绘制完成。10月,全县人普工作人员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十个乡镇的业务指导。离县城最远、最偏僻的乡和县城最大、最繁杂的镇很快就被业务最强、最能吃苦的统计人承担下来。   

    2010年11月1日 至10日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时间。这是异常艰苦的10天。小车去不到的地方,普查员坐两轮摩托车去,摩托车去不了地方步行走去。有多少同志的脚扭了、嗓子哑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同志早起晚归,三餐不定时,普查登记仍然细致入微,走得四肢酸痛,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家属独自承担家务,奉养公婆、深夜等待丈夫(妻子)归来,没有人知道。  

    静边乡关渡村的马德琼一家四口如愿在家进行了登记。她对上门登记的普查员赵克政同志说:“我们虽然在外打工多年,但是我们是国家的人口,国家不能少了我们!”  

    在人口普查片区小组组长唐惠渠的想象中,深入到乡村农家,或许会发现很多与小县城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是晚上能安静的睡觉,这里没有城市固有的喧嚣。在安稳的怀抱中,人可以安静地睡眠,实在是很幸福的。但是当真正地入驻到对口的水口乡后,他才发现,每天晚上要能在狭小的乡村旅馆完全放松躺下来居然是不容易的。该乡人普办主任王培峰同志是一个业务精熟的老统计员。每天,对老唐,他和他的人普团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他把全乡各村普查员的人普问题通过纸条带给老唐,然后老唐当场回答或者通过纸条上的电话给对方作出解答。后来,实地走访中,大家熟了,随时都可能有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需要他马上解答。老唐才发现,要把人普理论知识拿到生活实践中来验证,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需要技巧和灵气。该乡的基层统计员大都有过人普经历,深知现在解决疑难将非常有利于更加艰辛的普查。所以,碰见一个问题,他们立即就提出来。老唐也深知,如果解释不准确或者有所偏颇,易给他们的入户登记等深入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此,一旦碰见把握不定的问题,他就记录下来,晚上躺在乡街旅馆狭小的木床上时他就掏出记录本,跟同事电话探讨加上自己的思索将答复整理出来,再回馈给普查员。只有越过这个留在心上的问题坎儿,他才能安稳入睡。  

    连续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王培峰同志,对人口普查怀着深深的感情。说起人口普查,他的心里便充溢着温暖的情怀,心坎儿暖融融的。是人口普查,让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了乡镇干部;是人口普查,让他对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体会到了人的价值在于付出的快乐。  

    第六次人口普查伊始,王培峰同志是当仁不让的水口乡人普办主任。人普工作一铺开,他一丝不苟地按照乡上人普要求部署执行。他找出六次人普与以往人普不同的举措和新的要求,带队参加县级业务培训、组织乡级培训,严格仔细挑选普查员,将业务过硬的大学生村官选调到普查队伍中来。在忙碌中,他不经意地就留心到了,哪位普查员有风湿,天气变化太大的时候要让他中午打个盹儿;哪位普查员的老婆快生产了,要提醒他抽空回家看看;哪位普查员回家的路不大安全,太晚了下班必须去送一下;哪位普查员有胃病,他的饮食要清淡些。对人普的感情,王培峰同志就这样轻易地转嫁到了他的普查员身上。所以,无论是摸底还是入户登记,无论有多晚,只要他在,谁都不会提前离开。  

    在水口乡,有两个不通公路的村:白羊村和团林村,这两个村离乡政府都有10多公里的泥巴路。多年来,两个村的许多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除了年久失修的空房就是老和小,根本选调不出来普查员。村上居民居住也很不集中,碰见下雨山体滑坡,从这一家到最近的一家也要小心帮扶着扑地爬过阴冷潮湿的岩石,然后原路返回来。  

    为了准确普查人口状况,王培峰同志和他的普查员团队仔细阅读研究了两个村的户籍资料,把两个村的摸底、入户登记工作都承担了起来。为了节省时间,他带领普查员天不亮就起床,租坐摩托到不能前行的地方停下来,然后步行赶到村上。尽管这样,每天花在路上往返的时间也在3个小时以上。最初去的几次,村上的老人和孩子对他的话无动于衷,留守的干部年老了,同样的话要重复多次才能听懂。王培峰和普查员没有气馁,他们耐心地跟老人和孩子套近乎,聊家常,蹲在泥巴地上铺开宣传画给他们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耐心地将宣传画和资料分发到每一个家庭中,暗中将户主姓名与户籍资料比对完毕。他们用17天的时间准确绘制了两个村的地图,完整登记了人口,没有漏登记掉一个人,比预定时间多出了整整一周。这17天里,他们每天往返数十公里的山路,累了,吃的是自带的冰凉的盒饭,渴了,喝的是冰凉的山涧溪水。这17天里,有的普查员中途病了,拿着药坚持上山去;有的普查员家里老人过世了,没有耽搁停留,只等天一亮,就紧跟在王培峰同志的后面,向大山深处的团林村、白羊村走去。面对厚厚的团林村、白羊村人口登记表,王培峰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六次人普,离不开普查员的齐心。大家的心在一起,劲儿在一起,多大的困难、天大的塌陷都能过去。这是六次人普不同于前两次人普带给他最大的不同感受。其次,这次人普,领导重视的程度也高于往昔。夜寒如水,小雨淅沥,当他们从漆黑陡峭的山间泥泞路上返回的时候,往往会接到主管领导和县人普办片区小组组长老唐的电话,询问普查情况或者安全情况。这时,大家心里感到,再多的疲惫,再大的委屈,再抵挡不住的寒冷都已经化解在了静夜中,浓缩成了一张张人口普查的丰富表格,沉淀在了国家人口发展的真实历史中。  

    四川东部的渠县人口状况,就是通过像白永波同志这样视困难如无,全身心投入普查的指导员,像唐惠渠同志这样精益求精的普查工作组组长,像王培峰同志和他的基层一线普查团队一样的不畏艰险深入实地的宣传和记录,获取了真实的数据,发布了科学严谨的人口情况公告。也正是有了广大普查员的认真勤勉踏实干事,为后来渠县顺利通过四川省、达州市的抽调检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位置定位:固定在电脑桌前      

    核心词汇:相知  

    从2010年2月1日起,人口普查光电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开始了!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所有的普查短表要求在25日前全面完成光电录入。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县人普办采用倒排工作的方法,将所有人员分成两倒,坚持时间服从任务,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量。这25天的日程表,就是“白加黑”、“5+2”的全速工作方式,每天加班到深夜两三点成了常事,快餐成了主餐、白天和黑夜没有了界限、手脚冻木找不到感觉。数据处理组组长余浩组长的工作任务更重了,其他同志在做完相应任务后即可以离开,但他还要花1个多小时来完成数据备份和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数据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等不到丈夫余浩回家的妻子便常常等孩子熟睡后,步行到数据处理现场,陪伴他完成繁杂的工作。她好几次深有感触地说,“光电录入机、电脑才是你最亲的人,你大部分时间都在陪伴着她”。正是因为有了像余浩同志这样勇于奉献的统计人,在规定的25日前,渠县超额完成了所有普查表(包括短表、长表、死亡调查表)的光电录入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赞许。  

    光电录入完成后,全体人普办人没有稍事休息,快马加鞭,进入到了逻辑差错修改阶段。在整个渠县,逻辑差错最繁杂的莫过于渠江镇了。  

    渠江镇是渠县的第一人口大镇,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左右,有几个社区的人口数比一个乡的人口还多。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空挂户、寄挂户、出租户、租房户较多,情况最为复杂,工作难度最大。同事们都常说,“只要渠江镇的人口普查成功了,全县的人口普查就成功了60%”。熊明同志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多少个星星点灯的夜晚,她奔走在社区普查现场,为准确解释普查中的疑难问题,说得口干舌燥,多少个华灯初上的黄昏,为编写好培训教材,她滞留在办公桌前,反复揣摩,要达到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明了普查难点的最高境界。  

    也许,过程胜过结果,办公室外的工作不好较真。不过,当面对电脑,在逻辑差错环节,熊明同志工作的分量我们每一个人就体会到了。我们改完一个乡的差错,她往往还在同一个社区里某一个居委会的胡同里“转悠”。那段时间,我们依然在做手上的日常工作,做完了,我们就集中到电脑房,改错。为了早日完成各自的逻辑改错任务,大家下了班在改,周末了在改,夜深了,还在改。有时朋友电话来邀请休闲玩乐,顺口就说“来不了,我在改错!”不了解的人急忙挂电话,然后疑惑得不得了,这人怎么了,犯了什么错,周末了留在单位闭门思过?  

    不过,我们的“思过”,因为火候集中,“错误”分量轻,不到一周大家都相互告知,错改完了,没有错可以改了。只有熊明,密密麻麻的电脑旁,就只有她一个人头在摇动。大家下了班回家了,她回到电脑旁。老公等不到她,干脆也下了班陪伴她,夫妻俩一起“改错”。  

    面对电脑,眼睛酸涩的滋味很迷茫。普查还在尾声,不少人普人便已经除了工作不再愿意多看电脑眼,眼睛的麻木、手腕的酸痛、腰椎的僵硬,没有人说出来。只是忽然在医院的理疗床上碰见,才互相相知一笑。这一笑,彼此之间忽然就感觉虽然没有血缘却胜过亲人。于是,原来工作之余不常走动的同事之间竟然想起互相打个电话问候,互相约好出门去走走锻炼。  

    这就是六次人普带给我们温暖的情谊。  

    淘淘渠江河水奔流不息,抒写着后浪推前浪的传奇。正如河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可幻化为无尽地美丽一样,这里记述的,只是渠县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历史洪流中,激越起的一朵朵浪花。这一朵朵浪花终将汇入大海,奏响中国人口质量大幅攀升的嘹亮凯歌!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