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联社】渠县土溪信用社抗洪救灾纪实
渠县网APP
分享
7月17日,周末,人们本可以放松一下身心,好好享受难得的轻松。但一场暴雨不期而至,打乱了人们正常有序的生活。暴雨肆虐,河水陡涨。一场大的洪涝灾害已悄然酝酿成型。19日,洪水已经超过警戒水位24米,成为渠县自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洪灾。位于渠江岸边的土溪镇由于地处低洼,再次成为洪水淹没的重灾区,最高水位时土溪镇变成一片汪洋。位于土溪镇的土溪信用社在这次洪灾中未能幸免,受灾严重,办公楼四楼以下全部被淹。面对无情的洪灾,土溪信合人以大公无私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洪赞歌。
7月17日开始,渠县普降暴雨,上游的巴中、万源、达州等地也普降大到暴雨,洪水猛涨。根据上级的安排,土溪信用社主任闫小强放弃了回家的机会,留在信用社带头值班。从17日16时至18日16时,短短的24小时,土溪信用社完成了从一楼到二楼、二楼到三楼、三楼到四楼共三次大搬运。三次大搬运,无任何外力,只靠信用社8名员工,其中还有4名女职工,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毅力可嘉可奖,其精神可圈可点。在此次抢运过程中,信用社抢运现金117万元,重空凭证3812本,传票14834本,终端9台,UPS电源2台,蓄电池18只,打印机8台,监控主机1套,摄像头16个,桌椅18套,共计18835件,人均2354件,价值146.5万元。
在这次抗洪抢险的过程中,土溪信用社突显三大特色:一是自救能力强。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面对洪灾大家没有退缩,直面困难,勇敢自救;二是反应速度快。经过大家努力,抢在了洪灾前面,每一次搬迁都较洪水侵袭的脚步快半拍,圆满完成了抢救任务;三是方法得当、效果明显。洪水虽然无情,但是全体土溪信用社员工精诚团结、勇于奉献,在信用社主任的带领下科学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将信用社财产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在此次抗洪抢险中,土溪信用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真实再现了“大灾之前有大爱”的汶川地震精神。
舍小家顾大家的“不孝女”
叶丽,一名有着十三年工龄、八年党龄的信合女职工,家住渠县临巴镇街道,家中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和花甲之年的父亲。在这次洪灾到来之前,大家都知道她家也遭到了洪水袭击,都劝其回家料理一下。考虑到此时信用社更需要人,在面对集体和个人两难决策时,她毅然选择了前者,留在了信用社。虽然信用社的财产保住了,可她家中的所有财产无一抢出,她的爷爷和父亲因复杂的居住环境,在洪水冲来时,无法脱身,只好栖息在自己的屋顶达一天两夜,没吃没喝,接到又冷又饿的父亲通过手机发来的短信,一向自诩为“假小子”的叶丽,当时嚎啕大哭,一遍又一遍地责备自己,我对不起父亲、更对不起爷爷,我真是一个“不孝女”。此次洪灾,叶丽父母家中财产损失20万元,但她为信用社抢运的财产价值30万元。
巧搬ATM机的信用社主任
17日下午四时许,天空仍下着倾盆大雨,洪水已涨至土溪老街,离信用社的营业大厅垂直距离不足3米,直线距离不足100米,危险正一步步靠近。信用社闫晓强主任果断下令开始向二楼转移现金,重空凭证,电子设备等重要物资,但刚安装的ATM机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在4个大劳力的拽动下,丝毫未动。联社联系的铲车,也因雨大,路滑,无法赶到土溪,搬迁一度陷入困境。眼见疯涨的洪水越来越近,土溪信用社主任闫小强当机立断,启用临时方案:一边由四名大力士破墙而入,把刚建成的ATM柜员机正面墙体打碎,把柜员机整体从墙体里取出来,挪动至屋檐下,并用事先准备好的防水塑料薄膜严密封裹,一边联系土溪沙场的铲车。半个小时后,铲车开至信用社门口,闫主任冒雨指挥将柜员机吊上铲车,在四个大力士及现场十余名群众的帮助下,顺利将ATM机搬上铲车,并搬离至距离信用社不足200米且地势较高的土溪中学校门口。接着,闫主任指派一名员工专人守护。虽然在搬运结束后,闫主任全身已被雨水淋透,成了一只“落汤鸡”,但是,在他果断决策下,ATM机安然无恙,为联社减少经济损失10多万元。
不愿回家的母亲
张蓉,土溪信用社出纳,为了管理好洪灾期间的现金和重空凭证,她从16日开始,便没有回过一次家,虽然家近在咫尺,连家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但她坚持吃住在单位。其丈夫在邮储银行工作,洪灾期间也没有时间照顾家里,他们年仅9岁的小儿子更是无人照看。小儿子吃完家中的零食后,饿得哇哇直哭,听到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听到儿子一声声“妈妈,我饿、我饿”的叫声,张蓉泪流满面,觉得自己亏欠孩子的太多。对于儿子,她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对于丈夫,她是一位不称职的妻子,但对于信合集体,她绝对是一位称职的出纳。在此次抗洪期间,她共抢运现金60万元,重空凭证700本及其他财产3540件,价值25万元。
将吃饭当作任务的信合人
有人将吃饭当作任务,你信吗?此次抗洪期间土溪信用社职工就是如此。由于24小时内实现了三次大转移、大搬运,土溪信用社职工已严重透支体力,造成手脚麻木、浮肿,到吃饭的时候,大家虽然肌肠辘辘,但却拿不动筷子,只能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为了可能后期更严峻的抗洪形势,闫主任只好命令大家把吃饭当成一项任务,并且每人都必须完成任务。平时只有几钱重的筷子,此时仿佛千斤重担,平时看似很轻松的事情,此时仿佛千斤压顶。吃饭时,他们拿筷子和端碗的手都在发抖,人人都咬紧牙关,每吃一口饭都付出巨大的努力。虽然大家觉得这不可思议,但正是他们,24小时内3次大搬运,书写了抗洪救灾的奇迹。(李红崎 黄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