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父母遭三个女儿“踢皮球”法院判了!

渠县网APP
分享
近日,渠县人民法院临巴法庭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
年过七旬的黄某与妻子生养了三个女儿,因家庭积怨、沟通不畅,三个女儿在赡养责任分担上争执不休,二老无奈将她们告上法庭。
“我照顾得最多,凭什么现在要来平摊,除非你们把之前的补上。”
“钱一分不给,逢年过节连人影儿都见不到!”
……
三个女儿因赡养费用、时间、精力等问题争论不休,原告席上的两位老人也为此心酸流泪。
面对这件对簿公堂的赡养纠纷,庭审中,法官并未急于裁判,而是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实困境为切入点,点明互相推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亲情裂痕。法官从法理层面指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容推卸;在情理方面,则强调“父母所求并非物质多寡,只是精神陪伴”,引导子女反思“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席话让三个女儿低首沉思,也让旁听群众动容。
一次巡回审判,一场孝心课堂。“今天我们就把法庭搬到村委会来,大家有啥法律问题,都能问。”在庭审结束后,法庭就地转为“普法课堂”。
“赡养费该给多少才算合理?”
“我想把我父母从养老院接回来住,但是我哥哥不同意怎么办?”
……
庭审结束后,法官与旁听的30余名村民,就村民关心的赡养费标准、养老方式选择等问题一一作答,将矛盾预防与化解融入基层日常。此次巡回审判不仅审结了一桩家事纠纷,还通过“身边案”释法和“家常话”说理,推动了“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赡养纠纷对簿公堂时,法理与亲情看似对立。冰冷的判决可界定义务,却难以弥补亲情的裂痕。巡回法庭深入乡里,不仅以法律裁断是非,更以情理唤醒孝心良知,在法与情的碰撞中寻求平衡,让司法审判成为修复亲情、传承美德的暖心课堂,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