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渠县:科学重建呈现美丽画卷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9-22 01:01:43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去年9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突袭宕渠大地。巴河、渠江两岸浊流泛滥,满目疮痍。灾情发生后,省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亲临重灾区渠县,考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重建,作出了“达州要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重要指示。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渠县重灾区,走村入户,探访灾后重建的现状。一路所见所闻让人惊叹:废墟上,大片崭新的民房拔地而起;水毁的土地上,庄稼绿了;垮塌的桥梁架起来了,冲毁的道路畅通了,笑容又挂在百姓的脸上……“半年来,我们以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为统揽,以新村建设和产业重建为抓手,化危为机,走出了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渠县县委书记王善平说。

    科学规划 新家园美丽如画

    走进李渡乡狮牌村,就像置身于别墅小区:崭新的柏油路面,红红的牌坊大门,融合川东民居与徽派风格的联排小楼,卫生站、休闲广场、公共服务中心,布局合理,相得益彰……70岁的狮牌村村民郑兴明感慨:“真想不到自己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要归功于灾后重建的科学指导、科学规划。”

    郑兴明道出了渠县干部群众的心里话。洪灾过去仅半月,渠县就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制定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生态修复等6个专项规划,以及工业、农业、商贸等10个行业规划,形成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范围清晰的重建规划体系。

    一路行来,我们看到,渠南乡渠南社区,一个依山傍水、融入中西建筑风格的新型农村社区已具雏形;中滩乡丁家坝村,一个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新农村综合体正由蓝图一步步变为实景……全县50个重建新村聚居点,宛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正在青山绿水间呈现出来。

    据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介绍,在新村规划上,渠县聘请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获奖单位规划团队,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以体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理念,科学规划了50个新村聚居点,集中安置受灾户5599户。

    科学重建,规划是先导。规划之重,重在激活科学发展的更大潜力。此举改变了过去农村居民居住点散乱、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这一难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全面提升了农房建设与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围绕灾后新村聚居点建设,渠县还同步实施“田、水、路、电、气”、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恢复重建。

    支撑未来 灾区走上科学发展路

    诱捕器、太阳能杀虫器、自动滴灌、沼气发电……汽车在渠县中滩乡天山新村规划建设的万亩标准化果园里穿行,一片片脐橙园、柑橘园依次在车窗外展现,规模化的生猪、鸡、鸭标准化养殖场分布在果园中,形成了一个 “猪 (禽)-沼-果”循环农业示范片。

    在李渡乡狮牌村,新村建设一展开,产业培育也在同步进行,村里引进华西新希望集团发展、带动村民进行30万头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养殖经济园建设,配套发展琯溪蜜柚基地2000亩,力争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万元圈舍、人有致富技能”。

    “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工程,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工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灾区建设得比以前更好,实现新农村、新产业、新农民、新发展的目标。”王善平表示。

    新村建设要有产业支撑,否则生产发展必然后劲乏力。在重建新村过程中,渠县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共识。

    为使灾区快速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渠县围绕黄花、水果、花椒等优势产业,在每个新村聚居点规划配套建设一个特色种植基地或一个现代畜牧养殖小区,形成产业带和集聚区。目前,已种植商品蔬菜10750亩、黄花2800亩、柑橘8400亩、红心琯溪蜜柚1500亩、奥桃600亩、巴山脆李600亩、花椒3600亩,建设节水设施农业800亩;建成现代畜牧养殖小区17个。农民不仅有土地流转金和务工收入,还有股金分红,收入不断攀升。

    干群合力 废墟上建起新家园

    “10月份,我们就能拿到新房的钥匙了。”文崇镇谭坝村村民谭建指着正在建设的新房子告诉我们。从开始建房,谭建就一直作为村里面的重建监事会成员,参与到全村的灾后重建中。

    渠县在重建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选址和户型设计上充分听取农民意见,指导村组建立议事会、监事会,全程参与和监督宅基地整治、施工队伍选择、建房质量、财物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房价农民能承受,建房质量有保证,农民群众完全满意。

    为了高效推进灾后重建,渠县建立县级“四套班子”领导灾后重建包片和县级部门对口帮乡(镇)的帮扶机制,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择优选派1026名机关干部到236个重灾村蹲点帮扶,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灾后重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同时,建立完善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和监管机制,提高资金的集聚效益,确保有限资金用在重建“刀刃上”。

    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灾后重建的坚强脊梁。县房管局干部罗勇下派到和乐乡东阳村帮扶,3个多月时间里,他吃、住都在东阳村。李渡乡狮牌村党支部书记曾祥琼,洪灾后就忙碌在重建工地一直没下 “火线”。今年春节,村民自发地在门楣贴上“永感党恩”的春联……灾后半年,渠县不仅重建了物质家园,更树立起党群、干群凝心聚力的精神基石。(陈健 吴作彬 吴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