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千名干部入驻灾区 结“穷亲”帮重建
与受灾户结“穷亲”修房子
日前,渠县“千名干部下基层”下派干部罗勇再一次来到帮扶户——和乐乡东阳村受灾群众陈云耀家中帮助他搬材料,盖房子。
在“9·18”洪灾中,陈云耀家房屋垮塌,家禽、粮食被冲走,一家老小只好暂时借住在邻居家。作为帮扶对子户的罗勇,洪灾后不但一直忙着帮陈云耀拆危房、理砖瓦、测量选址、报批手续,为住房重建做准备,还为他买来了鸡苗、鸭苗和菜种。如今,陈云耀的新房已快建好,补种的秋菜已长出新苗,预计春节前就可搬进新居。
其实,罗勇只不过是渠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现在的渠县,千名干部下乡驻村,在灾区结“穷亲”,帮重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了渠县灾后重建最亮丽的风景。
一线助重建灾区展新颜
同样是11月,在渠县鹤林乡柳垭村,下乡驻村干部孙承冲、李云川等挥锹抡锄,带领村民忙着修整被洪水冲毁的村道。
长2.7公里的村道被“9·18”洪水冲毁,阻断了300多户村民与乡政府的交通,制约了灾后房屋重建所需材料的运送。通过与乡规划办联系,下派驻村干部运来渣土,发动村民抢修村道,保证了刘中华等几户全垮户住房重建如期开工。
“9·18”洪灾,让渠县3356户9366间房屋倒塌,29556间损毁;16.53万亩农作物受灾,6.9万亩农作物绝收,冲走大牲畜25323头;直接经济损失25.25亿元。
结合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方案,渠县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乡、干部包户”的模式,从县乡(镇)机关选派1026名机关干部,到灾区基层一线蹲点指导,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千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受灾群众进行灾后重建。和乐乡双盘村李方林的兴达养殖场被洪水冲损毁,县畜牧局下派干部及时帮助他消毒防疫、维修圈舍、联系饲料厂家,李方林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养殖。望溪乡二郎村小学校舍被洪水冲毁,县教育局下派驻村干部自费租用农房,协调教学课本,解决了该村20多名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汇北乡乐江村的电杆被洪水冲毁,县民政局下派干部多次到县电力公司协调,共同勘察线路、立杆、布线,一周内就为该村送去了光明……
短短几十天,全县干群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灾区换新颜。目前,渠县在李渡、土溪、报恩、文崇已建蔬菜、粮油灾后生产示范片6000亩,带动全县增种蔬菜5万亩、秋洋芋5万亩、油菜3万亩。按照“先规划、后建房;控规模、重风貌”的原则,在渠江沿岸洪行线以上规划的3个新村综合体、61个新村聚居点正加快建设。
文化进灾区万家乐开怀
11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在渠县李渡乡展开,集声乐舞蹈、配乐诗朗诵、快板、魔术和武术于一体的文艺演出,吸引了群众的目光,群众喜乐开怀。
在“9·18”洪灾中,渠县文化设施严重受损,200个文化共享远程点、60个乡镇文化站设施设备、图书等受损严重,重建“精神家园”迫在眉睫。
渠县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幸福送万家、文化乡村行》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将持续到年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给灾区群众送去重建家园的信心。
处在灾后重建一线的下乡机关
干部,也纷纷开展送资金、送技术、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加快灾后重建的同时,让“坝坝电影”、“农家书屋”等又走到了受灾群众身边。
渠县县委宣传部的下派驻村干部,积极主动联系县电影公司,组织放影队上门为鹤林乡檀木村受灾群众免费放电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他们还与鹤林学校积极协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整合资源,在星期六、星期日免费为受灾群众开放,成为了灾区第一家与学校联办的“农家书屋”。
经常光临“农家书屋”的受灾养猪大户胡江充满感激地说,“下派干部不但帮助我们进行物资上的重建,还帮助我们重建‘精神家园’,他们真正是我们的贴心人!”
排难解民忧帮扶结“穷亲”
在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截至目前,千名机关干部共结“穷亲”300余户,帮助“穷亲”解决了子女入学、就业等具体困难。
鹤林乡檀木村65岁的蒲文学老人,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读初中的孙女王代艳。但现在,老人最惦记的却是他的“干亲戚”——下派干部徐毅。
“三天两头就来看我,平时也非常关心我,真让我感动。”蒲文学说,洪灾后,他家的房屋被淹,徐毅得知后,马上就送来了慰问金;蒲文学身体不好,患有脑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徐毅每次来都会给他带来急需购买的药物,并分文不取,让他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不仅如此,徐毅还主动承担起辅导王代艳学习的任务,当起了“代理爸爸”。
与此同时,达州市级相关部门和渠县县级各部门纷纷来到渠县灾区,开始认亲忙、走亲忙。时至今日,近50个市级部门结对帮扶渠县重灾乡镇12个,筹集帮扶资金近100万元,解决突出问题10个。
看到机关干部“实打实”地在灾区帮助重建,受灾群众充满感激地说:“共产党的干部,来到身边了!”(朱刚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