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变化

春满宕渠景色新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9-22 01:01:40 点击数:

    新年伊始,走进渠县工业园区,“宕府王食品”几个大字格外耀眼。进入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紧张有序,一片生产热潮。该公司负责人张清平告诉记者,这个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万吨呷酒和黄花的生产线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年创税600万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带动8000余农户增收。

    一路走一路看,处处展现的是渠县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成就、新气象、新亮点。

    强县:锻造工业强引擎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引擎的拉动作用举足轻重。为此,渠县把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倾力打造工业园区,锻造工业强力“引擎”。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联动”的发展思路,立足“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目标,渠县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全力做大做强能源、建材、食品加工、电子电器和汽摩配“五大优势产业”,华蓥山电厂、华新水泥、川东水泥、川东铸石、富源矿产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龙门峡北矿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渠县

    为了让工业引擎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渠县将工业园区锁定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平台,积极打造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现代物流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力促工业集群发展。目前,被列入省“1525”工程培育园区的渠县工业园已有润乾实业、宕府王食品、濛山酒业、品信机械、黄石华新、聚元饮片、德铭电子等15家企业入驻,汉碑酒业、贝森电气、金城铸业等企业已完成入园前期准备工作,园区已经成为渠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渠县还在用地、税收、信贷、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取消、降低几十个收费项目,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投资“洼地”。去年底,渠县规模企业达到了57户,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25.3:48.4:26.3,工业引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富民:扶持农业快发展

    农业是富民之本,产业是富民之基。渠县主攻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化链条,以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渠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的机遇,突出“扩面、连片、标准、品牌”四大重点,打破土地的乡(镇)、村、组界限,确定重点发展区域,集中连片发展,全县形成了黄花、柑橘、生猪等八大产业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村60个,建立特色产业基地25.5万亩,建成畜牧养殖小区204个、规模养殖户1604户。

    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农业龙头企业的集聚和发展。走进渠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这里已吸引了达州润乾实业、宕府王食品、濛山酒业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我们年加工鲜黄花3万吨,加工红高粱1万吨,带动农户8000多户,助农增收达6000万元。”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清平如是说。

    “渠县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发展农民专合经济组织372个。”渠县农业局局长贺祥云告诉记者,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6250余元,同比增长16.9%。

    固本:城乡统筹促和谐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全面做好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渠县的实践符合科学发展的精神,更符合实际。

    渠县发改局提供的一组掷地有声的数字为证:2011年,渠县在民生方面共投入9.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0%,是历年来民生投入最大、解决实际问题最多的一年。全县15135人纳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44%,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0162人次,建成廉租房1504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00元,同比增长15.5%……

    在加快统筹城乡工作中,渠县还注重乡村环境的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5亿元,整治病险水库7座,修复各类水毁工程4360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719.9公里,新建机耕道157公里。同时,渠县先后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马鞍山生态园等重点市政工程,基本完成了乡镇规划修编、3个新农村综合体和61个聚居点规划编制任务。

    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演绎着渠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和谐画卷,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渠县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纵深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距离“幸福渠县”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杨 东)

分享

分享到: